即时新闻

未来社区可期望可触摸的幸福生活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7月09日        版次:A15    栏目:未来社区    作者:徐炜伦

     周末的午后,市民一家人在草地玩耍 徐炜伦 摄

     好的社区离不开文化艺术 陈玉霞 摄

     旧南海县社区居民在树荫下休憩 徐炜伦 摄

     公共空间拓展,增加了孩子们的娱乐场所 徐炜伦 摄

  

  

  策划:孙璇 刘云

  统筹:刘云 徐炜伦 陈玉霞

  设计:伍岩龙

    

    文/羊城晚报记者 徐炜伦

  

  社区是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的基础单元,推进社区建设,是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工作。经过数年的发展,从推动政府主导管理社区转向构建政府、居民、市场和社会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广州愈发重视和规范社区建设工作,在增进居民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广州各社区特色多元,创新治理模式频出:既有微改造后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焕发活力的传统社区,又有科技感十足、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都令人赞叹的新型社区,也有探索“五社联动”(指社区两委、社会组织、社工、社会企业及社区基金的联动)、构建公益慈善助推社区基层治理的和谐社区(幸福村)。

  但与此同时,部分老旧社区受制于历史、资金、产权等原因,仍处于相对落后的政府主导或居民自治的一元治理格局。

  究竟,广州未来新型社区有何发展方向?预想“未来社区”的概念在广州将会呈现出哪般模样?又有哪些目前已经实现、可触摸的幸福生活模式正符合未来社区的发展趋势?

  

  社区治理“GPS”模式服务更精准

  

  

  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增强社区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心工程,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源头工程。羊城晚报记者从广州市民政局官网获悉,“十三五”期间,广州1615个城市社区、1144个行政村全面铺开城乡社区协商,家门口的“服务圈”日益完善,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程度不断深化。

  五年中,广州社区治理“GPS”模式[三个字母分别代表多方治理(Governance)、多方参与(Participation)和多方服务(Service)]持续深化,全市629个村(居)社区建立起优势主导型“三社联动”(指社区、社会组织、社工联动)机制,全市持续推广“五社联动”、广州公益时间银行(指综合性志愿服务支撑平台)、社区基金等经验做法,城乡社区服务的精准度、精细化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满意度节节攀升。

  其中,广州积极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中心试点建设,从2019年起推出“社区随约服务网上驿站”平台,为社区居民构建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优质生活服务圈,社会救助、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健康卫生、文体教育、环境保洁、治安防范、法律服务、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到社区,社区邻里互助、专业社区服务、社区慈善基金、志愿服务等活动蓬勃开展,家政、维修、养老托幼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及网点不断完善。

  过去五年,广州接连发布《广州市城乡社区活动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广州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广州市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行办法》《广州市关于推进城乡社区生活服务圈建设的意见》等通知,扎实有序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走深走实社区治理服务。

  

  从“有没有得住”到“住得好不好”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结果,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广州全市常住人口为1867.66万人,十年共增加597.58万人,增长了47.05%,广州市常住人口呈现出较快增长的态势。

  广州市房协专家委员、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欧江波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口老龄化和流动人口常住化是广州人口近年来呈现出来的两大鲜明特点,按照《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关社区建设的相关指引,未来广州的社区建设符合目前广州城市居民居住发展的主流趋势。“虽然广州每年新增人口比较多,但根据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供应总量较为充足,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但改善型买家占比越来越大,广州居民的居住需求正逐渐从‘有没有得住’转向‘住得好不好’。”

  欧江波表示,随着流动人口常住化趋势发展,广州非户籍的常住人口呈现大龄化趋势,其中处于婚育阶段的人口比重明显上升,这部分人对教育、医疗等需求更大,客观上要求相关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同时,改善型买家占比增多,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也倒逼社区进行升级改造,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欧江波认为,社区建设的关键不仅在于社区治理,还在于社区服务。“一个社区最基本的三个功能是生活功能、服务功能、社会交往功能,对于‘未来社区’这一概念,若用大众化的心态来理解,应该具备以下必备要素:安全、健康或生态、便利、智慧、和谐、可负担、可持续。”

  

  发展商打造社区有“天然的优势”

  

  “房地产行业、居民的生活模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未来生活在20年内都具有想象空间。”中原地产广州项目部总经理黄韬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社区要从实用、科技、环保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简单来说就是让居民住得越来越舒服,让符合每个人个性需求的服务都有发挥的空间;科技首先要为人服务,要符合大众的生活需求,不能单纯为了科技而科技;社区内公共空间的使用越来越和谐,自然环境和人的生活习性有更多的融合。

  黄韬表示,科技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自然环境也有很多因素可以利用,同时又反馈给自然,形成循环发展,“这是比较高的境界,或者说是近年来可以看到部分社区接近达到的境界”。

  事实上,越来越多发展商将业务转型至社区服务,甚至成立了独立的社区服务公司。黄韬表示,发展商营运社区最主要的优势是了解业主的需求、层次及支付能力,能更有针对性地给出定制的服务,同时又能提高客户的黏性。“大型项目有足够的空间和客户积累,能够做一些精神、文化传承上的归类和提升,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在居民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发展商就不能单是建房,还要考虑生活品质的改善,进而考虑如何更实用、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欧江波认为,部分发展商将社区服务业务独立出来后,甚至比原有开发公司的市场价值更高。“实际上,社区的打造不是未来的事情,而是现在进行时。社区服务不仅是房地产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也是房地产开发价值的重要来源,已经成为发展商价值创造的一个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