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金刚》在龙门石窟实景拍摄 |
《七夕奇妙游》再现七夕传统习俗 |
七夕夜场景在洛邑古城取景 |
《龙门金刚》的“飞天”舞蹈出了圈 |
羊城晚报记者 黄士 河南卫视再出“爆款”!继《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水下洛神舞》之后,河南卫视在七夕前夜推出节目《七夕奇妙游》,再一次点燃了网友的热情。与此前的传统节日系列晚会一样,《七夕奇妙游》延续了“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的路线,把舞蹈、国乐、戏曲、诗词等元素连缀成篇。而在节目播出前,主创们曾不止一次透露,《七夕奇妙夜》“不止小情,更有大爱”,半小时的节目抓住了七夕这个节日的多重含义,将家国情怀、女性独立与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共冶一炉,内容丰富,寓意深刻。 鹊桥故事与航天梦想形成共鸣 《七夕奇妙游》别出心裁地讲述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故事:2035年,女宇航员唐小天回到唐朝洛阳,结识了医药世家出身的唐小竹和说书艺人唐小可,并在她们的带领下度过了一个特别的七夕节。 半个小时的节目,内容却非常丰富:舞蹈《龙门金刚》在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前实景演绎,赋予文化遗产新内涵和新意境;歌曲《给女孩》融入了投针验巧、祭拜织女星、穿针乞巧等七夕传统民俗,又传递出女性自强、自信、自爱的价值内核;戏曲节目《爱》则通过白素贞、杜丽娘、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表达爱情的忠贞与永恒;器乐节目《破阵乐》画面融合甲胄、大漠铁骑、水师等元素,光影流淌、音韵铿锵,家国情怀满满。 除了对爱情和传统民俗的展示,《七夕奇妙游》更将节目主题延展至梦想层面,以古老飞天梦与当今航天梦的对话作为线索,传达出中国航天人前赴后继、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七夕奇妙游》总导演李鹏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探月工程叫‘嫦娥’,空间站叫‘天宫’,中继卫星叫‘鹊桥’,这些命名都承载了中华民族对天空的美丽憧憬,展现了我们的家国情怀。”在器乐节目《破阵乐》中,13个飞天数量对应的是神舟十三号,这个设计与《七夕奇妙游》的“穿越”相互呼应,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故事线,别具匠心。 值得一提的是,《七夕奇妙游》还特别借舞蹈节目《龙门金刚》致敬了之前在郑州暴雨中给予河南人民帮助的人们。河南卫视官方微博表示:“龙门,在中华文明中表示一道大坎。在这里意味着跨沟过坎后的升华。金刚,在传统文化里有辟邪镇恶的意义,更寄托了人民对幸福安康的期盼!河南人自古以来从不向苦难低头。这也是中华文明从未断绝的精神内核。河大卫(河南卫视昵称)立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科技力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此次《七夕奇妙游》最“出圈”的当属舞蹈节目《龙门金刚》。这是《七夕奇妙游》的第一个节目,在展示龙门乐伎和飞天的同时,着重塑造龙门金刚大力士的艺术形象。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龙门金刚》部分镜头在被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的龙门石窟实景拍摄,舞台背景素材用航拍机在龙门石窟实景采集,收集了素材之后,后期再用计算机进行三维建模、染色,以实现“复原”。 这台节目最特别之处在于运用了AR(增强现实)技术进行展示。导演之一李鹏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AR技术目前常用于文物的复原,但《龙门金刚》可能是该技术在影视领域的首次运用。这项技术对龙门石窟内的造像进行“扫描”,把物体表面的特征全部采集下来;然后在数字化模型的基础上置换贴图、修复残缺的部分,场景的还原度更为精确,从而使这个节目更加生动、更有冲击力。 《七夕奇妙游》采取实拍与科技结合的手法,让整台节目呈现出如梦似幻的效果。比如在器乐节目《破阵乐》中,由于电脑特效制作出来的“狼”不够惟妙惟肖,为了真实表现漠北的环境,节目组创造性地引入了一批动物演员,包括狼、蜥蜴、蛇等。而节目里街道彩绸高悬、灯盏摇曳、笙歌乐舞、熙熙攘攘的七夕夜场景,则是在洛邑古城景区实景取景拍摄的;唐代民间市集的取景地就在洛邑古城新潭边的观潭巷。 据悉,河南“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在之后的中秋节、重阳节还将继续推出。《七夕奇妙游》总导演红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节目组会延续传统文化路线,将文化与节目多维融合,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