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多位深圳市政协委员建言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提出真知灼见

找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密码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4月11日        版次:A04    栏目:至关注    作者:李晓旭

     创新,正成为深圳的根与魂。图为高交会上的冰激凌机器人 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摄(资料照片)

  

  羊城晚报记者 李晓旭

  

  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亚洲第四,深圳维持经济稳定运行,对于我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深圳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展现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治理水平和时代担当。

  4月10日,深圳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开幕,多位政协委员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建言献策,提出真知灼见,探寻深圳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密码。

  

  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作为全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深圳数字经济产业呈现迅猛增长态势,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培育了华为、腾讯、中兴通讯、平安科技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主导型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2020年,深圳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8446.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30.5%,总量和比重都位居全国第一。

  “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而言,俨然已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势在必行。”深圳市政协委员刘权辉认为,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一些实际困难,例如数字化技术服务企业多而散、企业数字人才缺乏、缺少行业数字化头部企业等,需要政府、行业、企业三方共同发力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刘权辉建议,由政府或行业协会整合合格有资质的数字化技术服务企业、组建数字经济专家团队人才库,明确专业领域与方向并公示目录,为企业快速匹配符合自身企业发展需求的数字化专家与平台,为企业提供最优方案,减少企业试错概率,降低企业成本等。

  

  推动“四链”协同发展

  

  深圳是创新之城,率先提出并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位居第一。2021年,深圳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继续领跑全国。

  “科技创新工作是一项涉及多个参与主体的复杂系统工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调动每个参与要素的积极性。”深圳市政协委员刘丹宁建议,完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提升科技转化率,进一步促进深圳高质量发展,“需要有一个一站式服务平台,统筹高校、企业、政府、科技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通过通力合作、资源共享,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服务。”

  深圳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建议,推动深圳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与教育链融合,以产业链为基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人才链,围绕人才链完善教育链,加大从产业所需、源头创新、人才培养到教育优化的全链条个性化政策,推动“四链”高水平协同发展。同时,建议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等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四链”融合联盟生态圈。

  民革深圳市委会在《关于完善全过程创新链政策的提案》中建议,加强“全市一盘棋”的统筹规划,打造各具特色、错位协同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比如,光明科学城着力打造世界级源头创新高地,深港河套全力打造“科技特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港大运国际科教城等发力构建科教融合创新区,龙岗、龙华、宝安等片区加快培育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

  

  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

  

  4月8日,深圳发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措施,针对六类不同类型市场主体发展的特性需求,量身定制发掘寻找、孵化培育、扶持壮大的全链条机制。通过创新奖励和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深圳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

  目前,深圳已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9家,在国内城市排名第四、全省排名第一。“小巨人”多分布于高端制造、医药生物、化工材料、光电等行业,部分企业在关键领域补短板、填补国内国际空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建深圳市委会表示,宝安区工信局去年8月分3个批次组织召开“小巨人”企业座谈会,发现它们在产业空间、用工、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问题。民建深圳市委会建议,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坚持梯度培育、动态服务,重点组织年营收1000万元—4亿元之间的高新技术企业,对标各级专精特新企业评价标准,积极开展申报,形成市级、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梯队。

  民建深圳市委会还建议,组织开展金融机构与专精特新企业专场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专属产品。发挥市、区引导基金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对专精特新企业投资入股。对有上市意愿的专精特新企业,邀请证券服务机构和交易所上市部门到企业参观交流,量身定制上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