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以地方之优长补全省之短板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4月13日        版次:A08    栏目:专家点评    作者:李庆新

    

  

  李庆新(广东省社科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所长、海洋史研究中心主任、广东历史学会会长)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学术文化事业,鼓励地方研究。学界积极跟进,在历史文献整理出版与学术研究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文献整理、学术研究是整体工程和系统工程,全省各地共同发力,协同共进,做大做强地方学术,成为广东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地方之优长,补全省之短板,广东文献工作、学术研究的整体实力和水平自然水涨船高。因此,以韶关等地为代表的地方文献整理与学术研究工作,就具有超出区域的意义和价值,对推动全省历史文献整理、学术研究乃至文化建设,具有全局性意义和标杆作用。

  从现代学术发展史看,一些新兴学科、国际显学因时而兴,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各种有利因素的支撑,例如特别丰厚的学术资源、本地和国内外学界的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在资源上的支持。

  学术资源是学术创新的基础。广东各地大规模推进历史文献整理出版工作,在省内外乃至全球范围内广泛网罗搜集相关的地方文献资料,然后用心加以整理汇编,影印出版。很显然,这是嘉惠学林、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学术文化工程。

  学界的关注与参与,必将有力促进地方学术发展,拓展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壮大地方学术与特色优长学科。历史学、文学、哲学乃至经济学的学者,都把目光投到同一个学术区域,就有可能促成多学科交叉与跨界合作的局面,产生新的学术领域、学科集群和学术增长点。

  对于地方学术来说,这是一个发挥优长、创新发展、跨越提升的良机。受到国内外学界共同关注,超越了地域范畴,地方研究就不仅仅是区域性学问,而是超出区域范畴的热门学术,就像敦煌学、徽学等显学兴起那样。

  有一点值得注意:这项工作对广东区域整体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广东各地确实存在区域不均衡性,粤东、粤西两翼及粤北等“后发地区”经济不如珠三角,但韶关、茂名等地重视文化建设,地方文献工作事实上已经走在了全省前列。可以预见,这项工作也将助推地方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从各地人文情况看,粤东、粤西两翼及粤北等地素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这些地区的高校发挥地方优势,逐步建构起有地方特色的优长学科和研究领域,如潮汕地区的潮学、梅州地区的客家学、五邑大学的侨乡研究、粤北的韶文化研究、粤西的雷州文化研究等,都具有相当的学术基础和水准,不仅是广东地方学术的生力军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乃至国外也有一定影响。

  综合地看,这些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人文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与自然地理资源更是得天独厚,传统人文积淀与自然资源构成这些地区发展的两张“王牌”。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建设上,以“文化引领”或“文化兴市”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发展取向,扬长避短,文化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赋能,实现良性互动、互相促进,从而缩小与先进发达地区的总体差距,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走出一条坚实而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区域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