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筹建工作有序进行中 |
文/羊城晚报记者 徐炜伦 图/羊城晚报记者 陈秋明 经济总量全国首位的广东,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有志之士,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总人口达到了12684万人,位居全国第一,随着近年来产业转型升级,外来人口市民化程度有所提高。 一批批新市民的出现,随之产生了相对应的住房需求。为帮助这类群体安居而后乐业,“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以人口流入多、房价高的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 历经数年布局与实施,广东已构建全省“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的住房保障体系,为超过106.6万人实现安居梦,让南飞之“雁”有安身之“巢”。 多元化供给 多渠道保障 “毕业一年后,我搬进了公租房,租房成本降低了近一半。”广州市天河区某单位员工小韩表示,三十余平方米的公租房足以满足自己的住房需求,更重要的是房源为小区管理、通勤方便,而且位于市中心,“真正感觉到成为了广州的一员。”小韩说。 与小韩有相似安居经历的新市民并不在少数。据悉,至2020年,广东已连续4年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住房保障目标任务。“十三五”以来,广东省共新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住房20.1万套、保障性住房4.9万套,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7.3万套;全省采用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相结合的住房保障方式,为超过106.6万人实现安居梦。至2021年11月底,广东全省已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3.63万套(间),完成年度目标计划的106.3%。 就在今年5月23日,广州市还推出了4471套公租房接受意向登记和网上看房,房源分布在白云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黄浦区、番禺区等主要城区。 除了租赁形式的保障性住房,广东还持续推进共有产权住房这一“新物种”。2021年7月,广州市首个公开发售的共有产权住房项目——榕悦花园顺利选房,总价70多万元起就能在广州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成功购买的家庭激动不已。今年4月,广州白云区、番禺区三个共有产权住房项目定价征求意见,将定向配售给六区稳定就业或者长期落户的无房家庭,更加精准地助力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安居梦。 多目标实施 多手段推进 2021年,广州市提出,到2025年,全面完成66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任务。其中,公租房3万套、共有产权住房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60万套。逐步提高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保障标准,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地从哪儿来”是关键。广州市近年来探索出可复制的筹建模式,广州市白云区长腰岭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由长腰岭村第四经济合作社集体用地集约化利用,打造总投资1.73亿元的青年人才品质生活社区,预计能为市场供应600多套租赁住房;白云区人和镇凤和村通过微改造方式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套均租价每月约1300元,部分旧房还用于发展商务办公、旅游休闲等项目,为凤和村带来人流与活力。 为进一步降低居住成本,保障全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房源供应,广州市于今年2月发布征求意见公告,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面积应不超过70平方米,租金年涨幅不超过5%。5月23日,广州市发布通知明确城市更新项目需配置政策性住房和中小户型租赁住房。 除了存量土地盘活以外,广州还在新增土地供应中下了大手笔,如今年5月广州首轮集中供地当中,便出现了近两年首宗全自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地块。 长租公寓方面,2021年8月,广州市白云区首个由国企建设运营的租赁住房项目对市场开放,由闲置幼儿园改造。在此之前,广州还有以不同方式改造的长租公寓,如以村集体闲置宿舍楼改造等。 记者手记 坚定住房保障,增进民生福祉 今年4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指出,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支持缴存人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租赁住房。其目的在于降低新市民住房租赁成本,持续优化保障性租赁住房体系。 在当前部分经济指标转弱的背景下,保障民生是头等大事,住房既关系民生,又关乎发展。在面向新市民、年轻人等存在购房困难的群体时,构建“以租为主、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已是大势所趋。 保障房项目涉及土地、建设、管理等方方面面成本,在特殊环境下仍坚定构建利好民生的住房保障体系,彰显出国家和政府的担当,以及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而努力的决心。相信当该体系完善以后,经济发展和“房住不炒”的良性循环会得以显现,人民群众能够真正实现住有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