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公司股价一年多跌幅超过70%,市值蒸发超过600亿元

董事长被立案调查,金发科技这是咋了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02日        版次:A11    栏目:名企热搜    作者:李志文

     金发科技工作人员在立体口罩车间内整理KN95防疫口罩 人民视觉 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李志文

  

  近日,金发科技(600143)披露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袁志敏,因在2016年涉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被深圳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局立案调查。虽然上述公告同时显示袁志敏现已取保候审,仍在正常履职,但资本市场仍对此反应很大,公告发出次日,金发科技股价应声大跌7.15%。

  在过去短短一年多时间里,金发科技股价跌去了70%不止,市值蒸发超过600亿元。

  

  时隔六年再被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金发科技是一家聚焦高性能新材料的科研、生产、销售和服务,为创造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人类生活提供全新的材料解决方案的新材料企业,曾作为“可降解概念龙头股”,备受二级市场追捧。

  记者通过查看证监会官网2019年6月14日披露的一份处罚决定书发现,袁志敏之所以被立案调查,是因为其在2016年参与了一起内幕交易事件,而其本人也因该事件,在2019年6月被证监会处以行政处罚。

  2016年3月1日,金发科技披露员工持股计划。袁志敏作为内幕信息知情人,提前安排他人买入金发科技股价,并由此获利32.73万元。证监会为此最终对袁志敏及合伙人作出处罚决定:没收所得的32.73万元,并对袁志敏处以58.91万元罚款。

  按照金发科技对媒体的说法,2016年,监管部门就已经对金发科技开展调查,并在3年后的2019年有了行政调查的结果。那为何袁志敏过了那么多年还被立案调查?

  记者为此采访了深圳市律师协会专业委委员、曾担任上市公司法务负责人的律师郑华。郑华告诉记者,证监会的处罚是一种行政处罚行为,并不属于刑法范畴的处罚。但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内幕交易行为除了违反行政法规以外,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证监会在调查后,发现可能构成犯罪的,须将该案件移交给公安部门。

  不过,由于内幕交易行为具有隐蔽性强、调查难度大、证据收集难、分析时间长等特点,因此直到2022年,公安机关才正式对袁志敏进行立案调查。

  至于袁志敏是否会面临刑事处罚,郑华则表示,需要根据调查的情况和法院的判决来分析。郑华认为,根据证监会披露的信息,袁志敏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0条规定的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交易罪以及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且符合“情节严重”的情形,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的规定。

  但郑华也补充道:“行为人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认罪悔罪,并积极配合调查,退缴违法所得的,可以从轻处罚。”

  关于袁志敏被立案调查会对公司造成哪些影响这一问题,记者多次尝试采访金发科技有关负责人,但截至记者发稿,仍未获得回复。

  

  公司业绩增长乏力

  

  记者研究发现,作为董事长的袁志敏被立案调查,只是导致金发科技股价进一步下跌的“稻草”,根本原因还是该公司的业绩增长乏力。

  作为可降解材料这一细分行业的龙头之一,金发科技早早便布局了“生物可降解”原材料PBAT(热塑性生物降解塑料)的生产。2020年,随着“禁塑令”全国各地陆续实施,金发科技由此搭上了行业发展的东风,迎来了第一重利好。另外,2020年前后,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金发科技开始生产口罩、防护服、手套等防疫产品,又进一步带动了其业绩与股价双涨。

  2021年2月,金发科技股价达到历史最高点32.20元,市值突破800亿元。但在此之后,金发科技股价一路向下,截至2022年6月1日,已下跌超过70%,市值蒸发超过600亿元。

  究其原因,无非两个:首先,随着多家大型制造业企业陆续亲自下场造口罩、呼吸器、丁腈手套、防护服、一次性使用手术衣等产品,该板块的竞争陡然加大,高毛利时代一去不返,金发科技由此少了一个主要盈利点。

  另外,可降解材料赛道的拥挤,也是公司股价不被看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金发科技2021年年报显示,其下半年可降解产品销售仅为3.56万吨,环比上半年下滑了19.3%,整年的毛利率也下降了6.45%。

  广东省塑料工业协会降解塑料专委会会长牟斌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可降解市场原料的规划产能已远高于市场需求,并预测,市场上PBAT、PLA(聚乳酸,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产品将在2023年中出现产能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