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无门槛”“包过”“高收入”?
别掉入“山寨证书”的陷阱

广东四部门联合打击违规技能培训,整治“山寨证书”乱象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03日        版次:A03    栏目:    作者:周聪、粤仁宣

  羊城晚报记者 周聪 通讯员 粤仁宣

  

  焊工证、信号工证、低压电工证、高空作业工证……各种职业资格证纷繁复杂,令人眼花缭乱。收纳整理师、碳排放管理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伴随着新型职业的出现,技能类证书频频上新,让人难辨真假。

  羊城晚报记者走访了解到,当前市面上的技术技能类证书有不少是“山寨证书”。为规范面向社会开展的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和发证行为,净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环境,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于6月2日召开全省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启动会,通报专项治理工作政策和治理内容,发布了“山寨证书”典型特征和相关案例。

  

  现状:市场上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泛滥

  

  俗话说“证多不压身”。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产生和发展,我国的“职业版图”飞速扩张。新职业带来新机遇,一些劳动者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积极进行“职业修炼”,加入各类考证行列。

  “考消防设施操作员,将资质证书挂靠到相关单位,一年轻松挣四五万元”“碳排放管理师,拿下证书就有了金饭碗”“家庭教育指导师全职一年收入几十万元”“0元学配音轻松月入过万”……这类广告在网络社交平台上随处可见,但记者从黑猫投诉平台了解到,不少网友发帖表示碳排放管理师、消防设施操作员等所谓的高含金量证书实为“山寨证书”。

  “目前,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泛滥,很多机构打着全国或国际相关单位旗号,极端夸大证书的补贴金、评职称的业绩认知性等作用,开展继续教育、技能等级的培训发证工作。”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奕华表示,这些证书的发放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实际(实操)考核等程序,严重影响专业职称和职业技能等级的正常评价工作。

  省人社厅副厅长杨红山也表示,一些单位和机构钻政策和改革的空子,有的以新职业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名义随意举办培训、评价、发证活动,乱收费、滥发证;有的虚假或夸大宣传,甚至假冒权威机构名义组织培训、评价、颁发证书等;还有的宣传“零基础”“包过”“保过”,与“找工作”“升职加薪”挂钩,这严重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劳动者的权益。

  

  分析:“山寨证书”多假借行政机关名义宣传

  

  “山寨证书”层出不穷,如何辨别?对此,省技能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何秀文表示,目前市场上的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的典型特征有四类——

  虚假宣传特征。如假借行政机关名义或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中华”“国家”“全国”“×××部”“原×××部”“×××厅(局)”和以“不限年龄”“不限专业”“无门槛”“包过”“积分入学”“积分入户”“评职称”“高补贴”“高收入”“权威证书”“官方认证”“就业凭证”“录用依据”等噱头进行培训评价发证活动。

  违规制作特征。如违规使用国徽、政府部门徽标等标识,以及与上述相关或易产生歧义和误导的字样、图案或水印,违规使用本机构以外其他的部门或单位的标识等。

  另外两个特征是违规培训活动特征和混淆视听特征。例如,超出办学许可范围开展招生培训,恶意终止培训、抽逃培训资金、骗取(套取)财政补贴等;利用机构改革磨合期和制度转轨完善期的机会,故意登记使用相近原政府机关名称,如“×××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建设/评价)中心”等进行炒作、误导社会认知。

  何秀文举例说,某职业技能鉴定有限责任公司以“××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名义颁发“职业素养水平(高级)”“导弹维修工程师”“警察管理师”等注册职业资格证书,但以上证书里的职业(工种)名称并不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证书也不属于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该机构并不是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

  

  整顿:公布白名单 建立黑名单

  

  杨红山介绍,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在2020年12月底全部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后,技能人才水平评价由过往政府认定发证,改为经政府备案的认定机构发证。

  此举意味着人才评价权交棒市场,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的通道更加广阔。因此,对发证关口的严格把关成为打击“山寨证书”的第一道防线。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于6月2日启动的“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将针对上述四种典型特征情况进行严整。其中,重点打击违规使用“中国”“国家”“全国”等字样;违规使用“职业资格”“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等级”等字样;违规使用国徽、政府部门标识,假借行政机关名义进行培训评价发证宣传等活动,无办学许可证开展培训等行为。

  接下来,各地网信办将督导属地网站平台深入开展自查,持续加大“山寨证书”类外链信息、弹窗信息的拦截力度,对相关推广信息进行严格管控,在搜索侧屏蔽涉“山寨证书”相关链接等。公安部门将对与“山寨证书”相关的欺诈、骗取培训评价费用,非法套取财政补贴资金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市场监管部门将对侵害正规机构权益、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严肃处理。

  广东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职建处处长刘正让表示,各市人社部门还将主动公布本地合规的培训评价机构“白名单”,公布各类有效评价证书的样式及考核方式,增强劳动者对“山寨证书”的辨识力。并将在本次专项治理的基础上建立培训机构和评价机构“黑名单”制度,对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发证活动实行常态化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