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头角口岸重建效果图 |
打造标杆消费品牌,盐田有多张“王牌”。图为大梅沙 |
羊城晚报记者 林园 本月初的端午假期,香港新界沙头角码头正式开放旅游。新界沙头角将逐步向香港市民掀开其神秘面纱,进一步促进以沙头角为重点的旅游发展。而与新界沙头角“一街之隔”的深圳盐田区,正着力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 百年中英街,曾引领着深圳的购物风尚。新时代背景下,伴随着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的提出、深港融合发展不断推进,以中英街这个“一核”引领的合作区,有望续写当年的消费神话、打出“国际消费”这张王牌。 形成深港东部立体综合交通体系 根据规划,合作区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以沙头角片区(含中英街)为核心区域,以盐田港、海鲜街、大小梅沙、东部华侨城这四个片区为拓展区域,构建“一核引领、四区联动”的空间发展架构,将合作区打造成为国际跨境旅游首选目的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特色引领区。记者从盐田区相关部门获悉,目前“四区”多个重要工程正有序推进。其中,小梅沙片区城市更新二期项目于今年3月开工,小梅沙新海洋世界预计2024年开园。东部华侨城也将于年内启动重建。根据规划,未来,沙头角口岸、中英街都将迎来蝶变。 深圳社科院国际化城市研究所所长兼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主任袁义才认为,沙头角码头的开通是合作区建设的重要利好。“一直以来,深圳东部的水路交通没有很好地开通利用,旅游旺季时,深圳东部交通拥堵严重。倘若联动沙头角码头和口岸、将海上交通打通,未来,深圳东部也可以通过水路到市内,港人有望经过沙头角口岸和水路到深圳市区。”袁义才表示。 根据规划,到2025年,合作区海陆空轨重点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随心出行、畅通无阻的深港东部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具体举措包括协调推动深港海上交通建设,完善深港陆路交通建设,探索实现空中航线直通。 打造港口特色工业旅游新地标 深圳正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是深圳建设的七大平台中唯一以国际消费为内容的平台。相比于科技的“一马当先”,深圳发力“消费”仍有不少短板:“消费中心”功能不足,线下无标杆性核心商圈和高体验性特色旅游项目,缺乏对周边、全国乃至全球消费者的吸聚力。 如何形成消费的“吸聚力”?合作区有多张“王牌”。全面改造的盐田海鲜街渔港风情体验区将打造全球海鲜美食打卡地;重建后的东部华侨城将打造以生态旅游、休闲医养为主的世界级山海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正如火如荼动工的小梅沙片区,打造以海洋旅游和度假消费为主导的世界级都市型滨海旅游度假区……盐田区提出,到2025年,合作区文旅品牌享誉海内外,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都市滨海旅游目的地。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指出,旅游“6+2”要素,分为“吃、住、行、游、购、娱”外加上“展会+赛事”,合作区中有许多资源可以挖掘。比如盐田目前正在建设冷链综合体,那么,进口的红酒、金枪鱼等,可以在旅游消费中引入。此外,游艇、帆船等项目,也可以开发更多“展会+赛事”项目。 据了解,依托盐田港,盐田着力于挖掘特色资源优势,打造彰显港口特色的知名工业旅游新地标。与此同时,改造后即将再度开园的国家珠宝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也将打造工业旅游的又一地标。 推动深港共建自由贸易组合港 袁义才认为,伴随着合作区的建设,该片区未来还可以朝着“共建共享”的方向继续发力,力争将合作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平台。 规划中提到,合作区将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打造深港共建共治融合发展新典范。到2025年,合作区内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制度规则衔接取得突破性进展,深港市场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主要举措包括:创新中英街管理模式,建立跨境公共安全联动机制,探索深港深度融合新机制,构建深港东部“一站式”法律服务体系,探索试点跨境金融服务,探索深港医疗卫生规则对接,支持香港居民就业创业。 “通过口岸交通的完善、规则的衔接,未来这个片区除了消费旅游,科技、商务等要素也可以在这片区域更好地流动。”袁义才表示。 合作区也将赋予港口未来更多的想象空间。“未来,盐田港区除了作为货运码头,还可以朝着客运码头、甚至是自由贸易港区发展。”袁义才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年初盐田区政府发布“一号文”中,便提出了探索自由贸易港区建设。根据“一号文”,盐田将参考香港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推动深港共建自由贸易组合港。依托盐田港区、盐田综保区等优势平台,探索试点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政策,争取试行“一线放开、二线高效管住”的进出境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