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仙美”荔枝数茂名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29日        版次:A10    栏目:    作者:方灵子

     图/视觉中国

  

  □方灵子

  

  据说市面上每五颗荔枝就有一颗来自茂名,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茂名的荔枝何止是鲜美,简直可谓“仙美”。而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诗词这种自带仙气的文体更能揭示荔枝的“仙美”了……

  

  荔枝与杨贵妃

  

  水果之王是谁?苹果之类的显然太普通,丝毫没有君临天下的气魄;榴莲虽得一部分人的迷恋,却也被很多人厌恶,远不足以让全天下人的味蕾臣服;唯有荔枝,其口味具有普适性,却一点也不平庸。白居易说荔枝:“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古人还认为荔枝有“蠲渴补髓”这种“仙气飘飘”的功效。因此,历代《荔枝谱》中,荔枝不仅被推为“水果之王”,还被拿来和“花中之王”牡丹相提并论。有句古诗说:“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或许也不妨说:“唯有荔枝真国味,熟时迢递动京城。”

  中国是荔枝的原产地和主要产地,荔枝的拉丁文学名Litchi chinensis,就是在中文音译基础上加上“中国”的拉丁名,这种命名方式是很罕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荔枝也算中国的“国味”了。

  而荔枝最出名的红颜知己要数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千古名句可为证。还有一句形容杨贵妃的名诗“一枝红艳露凝香”,拿来形容荔枝其实也十分恰当。有趣的是这句诗其实既在写杨妃,也在写牡丹,李白在同一组诗里面还有一句“名花倾国两相欢”。这么看,荔枝、牡丹和杨贵妃三者的气质的确颇有相通之处,都是丰腴婀娜、雍容华美。

  《红楼梦》中有个词叫“腮凝新荔”,不知这里的“荔”是指红荔壳还是白荔肉,抑或兼而有之,但应该都是在说肌肤的白里透红、幼嫩莹澈。想必杨贵妃也是“腮凝新荔”一般的人物。

  总之,荔枝、牡丹、杨贵妃之间应该还有无限可互相阐释的可能性,等待世人去挖掘吧。我因此为茂名荔枝写下这样一首词:

  仲夏撷红溯翠,山路转。欲比、妃子琼肌,以目摩挲遍。最是半褪霞衣,多汁尝尤缱。龙眼、不过为奴尾随畔;甘酸意,世已换,传奇衍。露颗凝香,堪与牡丹相阐。颇慰尘劳,丽质冰心太娇婉。茂名尤物特献。(《荔枝香近》)

  

  剥荔枝与吃荔枝

  

  品味荔枝,从将它放进嘴里之前就已经开始。

  荔枝壳如红霞,肉如明月,剥开荔枝美得就像明月出霞——一颗果肉像一滴大露珠,放进嘴里仿佛餐风饮露般竟有点仙风道骨,正所谓:“手若春风施造化,旋看皎月出明霞。澄怀艳目休孤赏,应召幽人饮露华。”(《剥荔枝》)

  如果将新鲜荔枝放入冰箱冷藏半日或一日后再取出食用(不可冰太久,不然也不新鲜了),还可以看到荔枝“仙上加仙”之姿——冻过的荔枝剥开更见剔透如玉,丝丝冷气从果肉上逸出,看得人如真似幻,觉得吃下一颗,是不是就像服食了能够脱胎换骨的仙丹。放进嘴里,如琼浆玉液般的果汁迅速蔓延,牙齿也能享受到冰凉甘爽的刺激——又可谓:“掌上生虚白,仙气冷拂指。啖此换骨香,琼浆清激齿。”(《冻荔枝》)

  我一直在想,杨贵妃是否也吃过茂名的荔枝?杨贵妃吃的荔枝来自哪里,历来似也聚讼纷纭。有史料记载,贵妃是蜀人(贵妃籍贯历来也是众说纷纭),所以吃的是家乡四川的荔枝;也有史料称,因当时南海的荔枝比蜀地的荔枝好吃,所以贵妃吃的是南海的荔枝;但唐明皇和杨贵妃最宠信的近臣是高力士,高力士的家乡就在茂名高州,于是又有许多人产生了一种合理想象,也许某一天高力士曾向杨贵妃推荐自己家乡的荔枝,于是茂名荔枝也曾进献过宫廷。这种说法,并非今人才有的猜想,古人也这样推测过,清代阮元有句诗写道:“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

  如果杨贵妃吃过茂名荔枝,想必也是出自茂名古荔枝贡园吧?茂名贡园里有漫山遍野的千年荔枝老树。古荔树每一株都美得不像凡间之物,更像传说中的瑶池蟠桃树,枝干盘曲遒劲,如龙蛇似卧将翔,横看侧看,远近高低,各种奇姿逸态赏之不尽。再加上树洞、树瘤和苔藓,更加增添了历史的沧桑美感。正所谓:

  “贡园注籍似虬丛,窟窍瘿瘤碧藓蒙。珠吐大唐原汁味,红衣剥落玉肌丰。”(《茂名古荔枝贡园》)

  又如:

  “驰贡千年御品风。层林渐染小灯笼,荔枝新妙荐青红。海雨艳阳抟锦绣,暗香肌玉剥玲珑。甘酸灌顶彻深衷。”(《浣溪沙·茂名贡园荔枝》)

  

  关于“荔枝仙子”的故事

  

  如果有人跟你谈起荔枝品种,却只跟你大谈“陈紫”,这人大多是纸上谈兵,估计读了不少古代的《荔枝谱》,却未必真正见过几种荔枝;如果一个人对你大谈增城“挂绿”,也不代表这人对荔枝品种“谁最佳”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而茂名人会公认“荔枝王中王”是“桂味”,认为桂味之美妙,是在于可以言传和不可言传之间的。桂味在茂名各种荔枝中,上市较晚甚至压轴登场,价格也是最贵的。壳青红,微刺手,肉质脆弹,酸甜适中,核小,因果肉带有桂花香气而得名。传说桂花是月中之花,本非凡品,而“桂味”荔枝自然更是不凡中的不凡。柳永曾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概括江南,想来更是神奇,桂味荔枝作为岭南的代表性佳果,却能兼江南代表性名花之馥,真可谓“世间尤物”。于是我也写过一首诗:

  岭南味有江南味,至味人间蔑以加。雨润云凝如绮梦,笼于月窟一烟霞。(《桂味荔枝》)

  关于荔枝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有说古代一个叫十八娘的姑娘特别爱吃荔枝,于是有一个荔枝品种便得名“十八娘”。后世文人更加发挥想象力,由此写出一个香艳美人的故事,在此不便细表,不如以我戏仿写下的一首关于“荔枝仙子”的诗《摘得新·荔枝姬》共赏吧:

  摘得新。轻红掌上身。久存深爱慕,特来陈。披怀剔透如冰玉,愿相珍。

  诗中所说“轻红”,其实是古人常用来指代荔枝的,这里却是想说,这位荔枝姬轻盈得可作掌上舞。“特来陈”“披怀”“如冰玉”等,确实让人遐想一场仙气缭绕的艳遇,却也正是我们吃荔枝的现场呈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