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隐在胡同里的末代状元故居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29日        版次:A10    栏目:    作者:钱国宏

     刘春霖的旧像

     状元笔墨如新

     故居已看不出原貌,唯房檐下的雕花石板仍在

     隐于胡同处的故居让人难寻

  

  □文/图 钱国宏

  

  初夏时节,在京城朋友的引领下,我们辗转来到了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故居。

  谓其“辗转”,并非虚言——刘春霖故居确切位置就在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石驸马大街)以南的西智义胡同2号。

  此地旧称“猪尾大坑”,住户们嫌其称不雅,所以对外均泛称“石驸马大街”。我们在石驸马大街兜兜转转,好不容易才找到西智义胡同2号。可惜,状元故居原貌全无,呈现在眼前的只是一间大杂院:原南开的大门改成了西开小门,新建的房屋将曾经的空场院落占据,进出的路是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羊肠胡同,蜿蜒简陋。

  我们从小门进去,穿过胡同,进入院中。院内仍住着多家住户,却静悄悄的,不见人影。没有花草树木,只见青砖瓦墙上的晾衣绳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最显眼的是中院那一排高大的青砖北房,依稀可见旧时模样。唯房檐下的雕花石板,见证了百年风雨,顿时让人读出了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变迁。京城朋友说:“这排青砖北房,就是状元当年的住房。”

  我站在院中,环顾着院中的四周建筑,细细地打量着青砖北房的一砖一瓦和古香古色的石雕画,试图读出中国最后一位状元的过往纹理。

  刘春霖,字润琴,号石云。中国晚清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人。青年时即以诗文、学识称道于士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中甲辰科状元后,科举取士制度被废除,刘春霖成为“末科状元”,“第一人中最后人”。我对他的这所故居的仰慕,正是因为钦佩于这位“第一人中最后人”的铁骨脊梁。在日伪统治时期,这位末代状元曾表现出英勇不屈的民族气节,三次拒绝与日伪合作,铁骨铮铮,大义凛然。他平生志不在温饱——拒绝为日本商铺题匾;他就是“第一人中最后人”——拒任伪北平市长。重压之下,刘春霖依然没有屈服,而是愤愤地说出:“宁作华丐,不当汉奸!”

  1942年1月18日,刘春霖因心脏病突发而病逝于北京,享年70岁。社会民众仰慕这位晚节铮铮、大义凛然的末代状元人品,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制作了两块金匾,以示褒扬:“义士状元”“中华脊梁”,高悬于灵堂之上。刘春霖的遗体葬于河北保定西郊的鲁岗村,其墓志铭上刻着:“退隐林下,忧国忧民;痛斥贼寇,豪气千钧!”民心如秤,天理昭然。

  走出状元故居,朋友深为未能让我看到故居原貌而歉疚,我却觉得这一趟故居之行收获满满。末代状元刘春霖用他残存的故居遗迹昭示后人:名利权势易逝,民族气节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