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方晓 一 大家都知道,字典里“单”字是多音字。读“丹”音时,表示单纯、单数之意;读“馋”音时,指中国古代草原民族君主称号;读“善”音时,为姓氏。 可我怀疑“单”字还有第四种读音,因为我们这有个大村子,叫单家村,这里的人绝大多数都姓单,可他们不是把自己的姓读成“善”,而是读成“仙”。 因此,单爷也就是“仙爷”。 在农村,能够昂首挺胸自称“爷”,或是被人毕恭毕敬称之为“爷”的,肯定资格甚老,辈分甚高,见识甚广。单爷就是如此。 据他考证,单家村的先祖名单卷,又名善卷、亶卷、单父、亶父,是帝舜的老师,帝舜曾以天下相让,单卷婉言辞之。嗬,这样高远而又伟岸的人物,可不正就应是仙风道骨吗?在单爷看来,这是“单”读成“仙”音,最合理、最美好的解释。 二 那年冬至这天,单家村举办祭祖活动——请谱,即各房辈分最高的人去祠堂“请”新修的族谱。单爷众望所归,成为这项活动的主持人。 我们应邀到达时,单家村祠堂附近,鞭炮声、锣鼓声响成一片,单爷将族谱放在了祠堂最尊崇的地方,然后指派专人将这些族谱“请”下来,在锣鼓声的护送下,来到各房辈分最高的人家。这些人家早就在门前眼巴巴地候着呢,远远地看见族谱来了,立即焚香鸣炮,将族谱“请”到家中神龛上,然后招呼前来送族谱的人,在摆满糖果的桌子边坐下,一杯茶水、一把糖果,一起感念祖宗的恩德,欢庆丰收的年景。 单爷说,单姓人家是宋时由福建邵武一个叫“和坪”的地方迁延来此,在这儿繁衍生息,已有上千年了。先祖开枝散叶,后裔分为五房,现在单家村只有其中的两房,另外三房迁居他处。 单爷对村中故事了如指掌。活动结束后,他带我们村中随便走走。他说,单家村从堪舆学角度来看,风水极佳,其北背文峰,南临渭水,故祠堂联云:“山纵文峰环俎豆,桥横渭水接源流。” 三 渭水实为狭窄小溪,一座单孔石拱桥横跨其上。桥的一侧,有一座特别的石塔,小而神秘,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它可能是我们见过的最小石塔了,只用一块完整方柱形石头雕刻而成,高不过一米。其顶端雕刻的是七层宝塔形状,好歹给人以“塔”的印象。石塔四周刻有文字,其中三面为佛家经文,朝南的一面风化严重,字迹模糊,只有“孺人张氏”等几个字依稀可辨。 单爷介绍说,单氏第十三代后裔单嘉谷娶妻张氏,单嘉谷去世后,张氏乐善好施,拿出自家的钱财在村里修整道路,还在渭水上修建了一座石桥。族人为纪念这位积德行善的单家好媳妇,故将此桥取名为张氏桥。现竖立在桥头的这座石塔,是清朝嘉庆年间重修石桥时立的,以表彰她的向善之心。 四 有人私下告诉我们,说单爷非常古板,为人处世皆按祖训来。比如,《单氏族谱》里有其他谱志里少有的“劝人以俭”的内容:“谊属同宗,庆吊应该都来……今后礼应举贺者,集众同往品茶后告退,但须登门,不可以因无设宴而不去致意……近来竞尚阔气,每设数十比富,贫者效学,成为恶俗,自后议止十菜,不得过多,违反者处罚。” 根据这一条,单爷家办酒席,每桌最多只上十个菜。搁现在,这就显得有些寒酸了。村民多为其晚辈后生,虽多有腹诽,当面却半个字都不敢说。村中其他人家办酒席,有的遵祖训,有的不遵,单爷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每上一个菜,就在心里数个数,当数到第十个数时,稍挟一筷,送入嘴中,即刻下桌,扭头就走。 主人家客气地喊:“单爷,后面还有好些个菜呢?”单爷回首鞠躬,以示谢意,照走不误,慌得主人家手足无措。 有人不以为意,劝单爷与时俱进。单爷说,本来“品茶举贺”就很好了,即便办酒席,每桌上十个菜已属奢侈。十六盘、十八盏的,哪里是个头啊?可不敢坏了祖训。 单爷的面子,得给!渐渐地,单家村人办酒席,就一律每桌只上十个菜了,谓之“十全十美”。
-
即时新闻
十全十美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7月06日
版次:A10
栏目:
作者:揭方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