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三十载祈福外线楼巴说再见

常年亏损、客流减少,广州楼巴需求渐萎缩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7月08日        版次:A13    栏目:    作者:严艺文、梁栋贤

     发车前,工作人员拍下祈福外线楼巴最后一天工作照 祈福新邨供图

     1992年的祈福外线楼巴 祈福新邨供图

     祈福业主提供的珍藏版楼巴月票 祈福新邨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严艺文 梁栋贤

  

  近日,广州祈福新邨运营30年的外线楼巴完成自己的使命,广东中旅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接棒。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广州外围区域大型楼盘楼巴发展火热。但是,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2010年前后,广州多个楼盘的楼巴选择停运,而这与楼巴的常年亏损、客流减少不无关系。目前,广州有少量楼盘的楼巴仍在继续运营,部分也面临停运风险。

  

  广中旅接棒祈福外线楼巴

  

  7月5日8时40分,从祈福发出的最后一班外线——一辆祈福外线楼巴(天河1线)从位于祈福交通中心二楼的站台缓缓驶出,当日20时30分,由花园酒店返回祈福的最后一班车抵达祈福交通中心,至此,从1992年开始,服务祈福新邨住户整整30年的祈福外线楼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7月6日上午,广东中旅集团巴士与祈福外线楼巴在祈福交通中心顺利完成交接工作,位于祈福交通中心二楼的原祈福外线楼巴停车站也同步进行移交,业主乘坐中旅巴士依然在“老地方”。目前,中旅楼巴保持与祈福外线楼巴停开前一样的路线,分别为花园酒店线、天河体育中心1线、东圃线三条线路,其中天河体育中心1线晚高峰的发车班次和密度有所调整,据工作人员介绍,将根据客流情况不断调整优化班次。

  祈福新邨居住近20万人口,被称为“中国第一邨”。多年来,祈福新邨拥有广州最庞大的内线邨巴和外线楼巴系统,巅峰时期曾拥有各型巴士150多辆,每天的外线楼巴线路多达十余条,逾千班次的车辆往返越秀、荔湾、海珠、天河、黄埔等多个区域。

  开行多年的外线楼巴是祈福新邨业主的温暖回忆。得知祈福外线楼巴停开后,有业主留言说:“从1993年第一次坐祈福楼巴,一直看着楼巴的变化,由5元到现在的11元,满满的不舍。虽然开通了地铁,我还是喜欢坐楼巴,舒服、安全。”还有业主拿出珍藏的楼巴月票和次票以示纪念。

  

  楼巴因亏损和客少而停运

  

  楼巴的前身是“看楼巴”,20世纪90年代初,以番禺洛溪板块、华南板块等为代表的广州外围区域大型楼盘逐渐进入黄金开发期,由于当时没有公交车从市区直达,私家车也未普及,很多楼盘在销售期内开通“看楼巴”,接送买家看楼。随着这部分郊区楼盘交楼,部分“看楼巴”转为楼巴,供业主平日出行。甚至早期很多楼盘的楼巴完全免费,靠开发商的收益来补贴。

  真正意义上的收费楼巴出现在1992年的祈福新邨。随后,华南板块的华南碧桂园、南国奥园、星河湾、雅居乐、华南新城等楼盘,以及广园东板块、花都、从化的大盘也纷纷开设了楼巴。在楼巴鼎盛期,仅在原天河区宏城广场就有大约40个不同楼盘的楼巴或“看楼巴”。

  2010年前后,随着公共交通不断完善和私家车的逐渐增多,选择楼巴出行的业主越来越少,楼巴也渐渐迎来报废期。在高昂的重置成本下,不少楼盘的楼巴选择停运,包括丽江花园、南国奥园、海怡花园、珠江花园、海滨花园、南浦海滨花园等楼盘。

  祈福方面也在外线楼巴停运时解释称,多年来,祈福集团在交通方面投入累计数亿元,包括祈福巴士总站建设、多次升级,车辆购买、更换、长期保养、维修和人工成本等。由于祈福外线楼巴仅高峰期满员,其他时段几乎空车,楼巴运营年年亏损,外线楼巴长期坚持补贴运营至今年,已累计补贴约6000万元。

  

  有少量楼盘楼巴仍在运营

  

  随着广州公交、地铁线路的发展,大型楼盘的楼巴需求渐渐萎缩,或公交化改造,或由专业交通运输公司接管。2003年起,番禺区丽江花园的楼巴顺势进行公交化的改造。随着后来丽江花园引进多条公交线路,以及地铁三号线的开通,2010年,楼巴线路停运。如今,丽江花园的居民出行以公交接驳地铁为主。

  华南新城楼巴则交由公交公司运营。2005年8月,广州市一汽巴士公司接管了番禺华南新城楼巴。从2013年7月至今,现广州巴士集团开行华南新城楼巴线路,目前开通6条华南新城至市中心线路,包括广州火车站、花园酒店、宏发大厦、靖海路总站、星汇园、开发区总站,解决华南新城居民出行需求。

  目前,广州有少量楼盘的楼巴仍在继续运营,部分也面临停运风险。2021年4月底,位于番禺华南板块的星河湾小区物业公司发布通知表示,于2021年5月1日起,取消小区至广州市区建设六马路、宏发大厦两条线路的楼巴运行。这已经是该楼盘第二次发布关于部分楼巴线路停运的公告,上一次公告是在2012年年底。

  但两次停运都在小区业主的强烈反对下最终搁置。星河湾的上述线路至今仍在运营,收费维持五元一趟。业主岳小姐说:“现在班次比以前少了,我们也担心楼巴会否再次因为成本问题被取消或再度缩减。”

  

  声音

  

  开发商应逐步退出公共交通领域

  

  面对常年亏损的楼巴,以及业主存在的出行需求,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彭澎认为,楼巴产生于楼盘开发先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年代,是开发商为市政不足的补偿措施。当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后,公共服务应该通过公共交通,开发商应该逐步退出公共交通领域。因此,在成熟地区,政府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开发商应该与政府部门尽快协调。

  对于仍在运营的楼巴,彭澎建议,剩余的部分楼巴应该交给政府指定部门营运,保障居民出行安全、准时、便捷。暂时承接不了的,政府部门应该督促开发商完善楼巴出行,并给予补贴和免税。对于这些地区,开设公交、建设地铁时应优先考虑和安排。   (严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