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从百年党史中寻找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之策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7月08日        版次:A06    栏目:    作者:刘秦民

  □刘秦民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坚持底线思维,发挥好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避免发生重大风险或危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风险历程,无论风险如何险峻,考验如何重大,中国共产党都成功应对并逐一防范化解,这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用一句哲人的话:整个过去都是现在的财富。这财富当中蕴含宝贵的防范化解风险的“秘诀”。

  

  在防范化解风险的方向上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党是领导改革和建设的核心力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面对风险、化解困境,关键在于坚持党的这个领导核心。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事业要取得胜利,必须要有这样一个核心。”

  革命战争年代,面对中华民族的危机,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解放,结束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进而“站起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遵义会议正式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让革命开始走上了正确的轨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改革新纪元。改革开放新时期,依靠党的领导,克服了改革开放中,思想封闭、组织涣散等风险,开启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进而“富起来”;十八大后,确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领中国人民实现“强起来”的中国梦。其中,每一代领导人所经历的风险考验,都是对党的领导核心的一次烈火淬炼,这个考验为党应对风险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是实现执政安全的关键所在。

  当前,世界上许多执政党的兴衰历史证明,执政党的内源性风险是最危险的。我们党历来都是非常重视加强自身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百年来,无论是革命还是和平时期,始终都抓住权力运行和制约这个关键,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做到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高度历史使命自觉。百年宏大的历史叙事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风险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在防范化解风险的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

  

  百年来,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它是实践的、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被实践检验证明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它不是教条主义,而是思想行动的指南。党自成立以来,无数次实践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抵御各种社会风险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我国抵御风险的实践紧密结合,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依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理论创新,来解决时代发展所遇到的新风险、新矛盾。

  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和解决了各个历史时期党所面临的风险挑战。正是中国共产党勇于理论创新,自我革命,坚持与时俱进,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才使得中国共产党人掌握防范化解风险的看家本领,维护了党的执政安全,回答了时代之问的科学命题。

  

  在防范化解风险的抓手上坚持经济建设

  

  “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发展是硬道理,也是抵御风险的硬道理。

  百年来,世界社会主义政坛的执政党有些垮台了,究其根源就是经济建设没有发展好。经验表明,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极大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因此,我们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经济建设方面都十分重视。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政权的巩固是建立在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基础之上。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这个中心,并且指出:“人民为什么现在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发展,发展很明显。”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江泽民同志坚持且不断发展邓小平思想,他多次强调:“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发展的困境,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取得了防止SARS、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注重“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观。正是因为党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让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抵御了国内外全方位的风险,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新时代,发展仍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

  

  在防范化解风险的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的重要论断。“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这一论述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防范化解风险问题上坚定的人民立场。

  百年来,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胜利,克服无数次重大风险,都是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百年来,党的力量不断壮大,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本质和目的。

  历史表明,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政权兴衰更替的根本因素是人心向背。所以毛泽东一再强调这方面的重要性,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所以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党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谱写好人民美好幸福生活,这样才能构建抵御党的执政风险的铜墙铁壁。

  

  在防范化解风险的认识上坚持以史为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在于,它会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早在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同黄炎培等党外民主人士谈到执政周期率问题,为了防范“兴勃亡忽”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提出全党要保持谦虚、谨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让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总结,不断反思,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之问。他有一句名言:“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经常用两句话“你们都知道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吧?”“杭州雷峰塔是怎么倒掉的吧?”来警惕、提醒全党要防范新时代面临的风险。

  在以史为鉴的经验基础上,党还善于科学把握时代局势,对未知领域进行科学研判,分析和评估新时代风险产生的根源、形式、态势及预见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正是有执政的忧患意识和科学研判精神,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局势下,认清形势,力挽狂澜,化解危机,不断开拓事业的新境界,这种把握“时”与“势”的认知能力,是我们党百年来战胜一次又一次风险的重要前提。

  (作者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注:本文系广州中医药大学2022年度人文社科项目重点培育专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执政风险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22ZDPY0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度重大研究专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广东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D22ZDZ01-19)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