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新 |
成长 文/羊城晚报记者 沈婷婷 图/羊城晚报记者 李艺戈 在高楼林立的深圳,国贸大厦、地王大厦、京基100、平安金融中心……这些不同时期的城市地标,书写着深圳发展速度和高度,而这些摩天大厦都与陆建新有着密切的联系。 陆建新是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陆建新是参与者和见证者之一。近日,陆建新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将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为城市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参与建设深圳城市地标 1982年,陆建新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为南京工业大学)工程测量专业毕业后投入到建筑一线。从最基层的测量员做起,陆建新扎根施工一线40年,辗转工作于国内外8个城市,参与44项工程施工,参建工程总高度达3600余米,被誉为“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 160米的深圳国贸、146米的深圳发展中心、384米的深圳地王大厦、442米的深圳京基100、600米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以及深圳新旧会展中心……陆建新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中国建筑从100米级高度逐步攀升至600米级世界高度的全过程。同时,他还亲身参与创造了深圳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深圳地王大厦“两天半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和广州西塔“两天一层楼”的世界高层建筑施工速度新纪录,使中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从落后西方半个世纪跃升为世界领先水平。 深圳城市建设的发展,对建筑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十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深圳不断创新突破,让陆建新印象深刻。比如,2012年,陆建新担任时为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钢结构项目负责人,他和技术骨干一起,历时数月反复研讨论证,研发了“悬挂式外爬塔吊支承系统及其周转使用方法”, 减少1100多个塔吊使用台班,节省工期至少96天,取得直接经济效益7680万元。 为城市建设贡献新力量 不断学习钻研,是陆建新多年的习惯。参加工作初期,岗位平凡、工作艰苦,他白天到施工一线奔波,夜晚或认真研读技术书籍,或与工友们伏案探讨,在不断的实践中成长为一名大国工匠。 当计算机开始在工地使用时,他很快就娴熟地运用CAD等软件。除了测量,陆建新还干过塔吊装卸工、开过卷扬机,公司每引进一台新设备,他都要深入工地潜心研究其原理和使用技能。如今,深圳城市发展越来越快,他也把这种学习钻研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为行业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人才。 2020年年初,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战,陆建新主动请缨,率先奔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项目施工现场,为深圳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工序交叉难度大的问题,他科学组织、严格把关,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疫情防控等方案一次成型。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他和团队成员完成应急医院建造图纸,为应急医院的如期建成提供了保障。 如今,陆建新依然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奔波于各个施工工地之间。陆建新表示,和他的名字一样,他将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建造新的城市地标,为城市建设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