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建设中的芙蓉大道南 通讯员供图 |
摄于2018年的芙蓉新城 通讯员供图 |
变迁 入夜时分,韶关新区芙蓉新城灯火璀璨。漫步于此的居民,尽享夏夜习习凉风与慢生活的惬意。从小在此长大的居民闫晓华,习惯于晚饭后出门散步。看着车水马龙,对比记忆中遍地农田和泥砖房的乡村,他不禁感慨,“现在新城路多、楼多、车多、人多、企业多,处处高颜值步步皆美景。” 从曾经的一条X314县道连通各村,到如今主次干道纵横,高铁、高速公路穿城而过,三条隧道连接老城区,芙蓉新城从地理位置偏僻的“西郊”蝶变成为了现代化城区,每一处变化都牵动着韶城人民的心。 驶入发展“快车道” 历史上的韶关是一座繁华商贸城,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区人口激增,以“小岛”为中心的老城区交通拥堵,难以承载未来发展的需要。2003年,《韶关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确定在西联建设新城区。2005年,新城区正式定名为“芙蓉新城”。2013年10月,《广东韶关芙蓉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原则上通过。韶关随即挂牌成立芙蓉新区管委会,提出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努力把芙蓉新区建设成为国家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粤北地区中心城市核心区、粤湘赣商贸物流中心和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区。 近十年来,芙蓉新城建设发展驶入“快车道”。2014年9月,广东韶关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开学。2015年5月,芙蓉新城首个公园项目动工建设。2018年2月,芙蓉隧道建成,芙蓉新城至老城区的通行时间缩短至5分钟。2018年年底,芙蓉新城赤水、芙蓉、西联、车头等安置新村建成并投入使用。2019年7月,芙蓉新区管委会和韶关高新区管委会人员合署办公,实现物理融合,开启产城融合发展新篇章。 按照规划优先、安置优先、公建优先、产业优先、生态优先这“五个优先”的基本思路,经过十几年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建设发展,芙蓉新城城市框架初显,基础设施和商业配套抓紧完善,商气、人气逐步集聚提升。 与此同时,依托良好的区位配套,韶关高新区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聚力承接湾区产业梯度转移培育产业集群。2020年以来,新签约招商项目投资总金额369.29亿元,其中亿元项目32个;新开工项目43个,总投资110.68亿元,一批大型优质企业先后动工建设。 争创国家级高新区 统计数据显示,芙蓉新城近年来新建成骨干道路58公里,在建道路项目16个共33.3公里;新建3所三甲医院,提供2280张床位;已建成10所小学、3所初中、2所高中和10所幼儿园,新增覆盖幼儿园到高中共8390个优质公立学位;3个城市公园建成开放,共计13.3万平方米;3个商业综合体建成营业。 芙蓉新城的十年“蝶变”,是韶关高新区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实现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十年来,韶关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实现翻番,实现了从2012年不到400亿元到2021年800多亿元的飞跃。2021年,韶关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233.3亿元,占全市的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16.8亿元,占全市的50.2%。2022年上半年,韶关高新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 目前,韶关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4家,占韶关全市的37%,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市的1/4。 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工作安排”中再次提出“推动韶关等地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落户韶关,起步区边界为韶关高新区,更为韶关高新区数字应用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韶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锚定目标、实干笃行,对标对表《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全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助力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