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近日,“湖南邵阳学院花费1800多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哲学博士”一事,在网上引发争议。该校回应称,学校已经关注到网上对此事的争议,后续学校人事处会统一进行回复。湖南省教育厅也表示,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对此事展开调查。 这23名“引进”的博士,有22名是出国攻读博士毕业返校,即属于学校在职教师出国读博。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和国外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博士,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所谓“联合培养”,并不是说双方共同授予博士学位,而是地方高校选派教师到国外高校去读博。有网友质疑菲律宾这所大学是“野鸡大学”,这显然小看了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在选择合作大学时,不会选择一所学历得不到认证的大学,否则,博士学位不被承认,那才是严重问题。媒体查证表明,菲律宾亚当森大学为一所私立大学,曾于2021年11月被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列入“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名单之中。 对于如此“速成博士”,据报道,邵阳学院一名二级学院院长直言,“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但确实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中博士学历的比例,对以后升级为大学、申请硕士点都有帮助。”这点出了“速成博士”的关键。学校要更进一步,获得快速发展,就得想法儿快速提高教师中博士学历比例。 地方本科院校为何要采取与国外大学合作的方式“速成博士”?这是因为从学院更名大学、申请硕士点、办一流学科,都强调教师队伍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如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明确,称为大学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员比例一般应达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应达到20%以上。邵阳学院“十二五”末期的教师队伍学位结构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的有80人,占7.4%;该校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是,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306人、占20%,其中35岁以下博士168人,占博士比例的55%。这显然是奔着更名大学这个目标去的。 但是,地方高校要靠自己的办学实力,吸引优秀博士毕业生应聘颇有难度,而原有专任教师又占有大量编制。可行的办法,就是鼓励有硕士学位的在职教师攻读博士。但是不论读国内博士还是国外博士,都需要较长的周期,没有四五年时间,很难拿到学位。有的教师拿到学位之后,还会跳槽。权衡下来,由高校组织在职教师,去国外一些不太知名大学统一攻读博士学位,是较好的办法,这些在职教师拿到的博士学位虽然不硬,但是也是博士学位,而且在职教师拿到博士学位后,大多不会跳槽。 事实上,找一所博士学位得到国内认证的国外大学合作,对本校教师进行学历提升,被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称为“三赢”:一是在职教师提升了学历、学位,获得国外大学的博士学位,为晋升职称、开展学术活动扫清“学历障碍”;二是地方高校快速提高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为申请硕士点、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更名大学创造条件;三是提高教师中有海外高校博士的比例,可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提高大学的排名。然而,所谓的“三赢”均是从功利出发,这并不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师资教师队伍,是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 对于“速成博士”,需要加强学历认证工作,多年前,我国就有地方本科院校和韩国有的大学合作,组织教师到韩国“留学”“速成博士”,引发舆论关注,随后,韩方要求高校严格管理大学学位制度,相关涉事大学也停止了有关项目。菲律宾这所大学,已被列进“学历学位认证加强认证审查”名单,这说明其学位授予质量问题已经引起学历学位认证机构的关注,如果不能改变“速成博士”的操作,保障博士培养质量,很可能会沦为学历不被认证的“野鸡大学”。要通过强化学历认证,遏制混文凭的所谓留学,不能给“速成博士”留下操作空间。 要加强我国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摆脱“唯学历论”。不是说不看教师的学历,而是要在学历之外,关注教师的真实教育能力和学术能力。客观上说,高校批量“速成博士”,还不是看重教师的“学历”,而是看重这背后的“学历指标”,是让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大幅提升,以此展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成绩、学科建设成绩,并进而获得更多办学资源。为此,是否应该考虑减少这种重视显性数量指标的行政评价,推进重视学校发展内涵、学科建设质量的专业评价。 (作者是知名教育学者)
-
即时新闻
高校“批量速成博士”背后的扭曲逻辑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7月20日
版次:A07
栏目:今日论衡之世相评弹
作者: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