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挖掘石碑蕴藏的岭南精神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7月24日        版次:A08    栏目:    作者:柳冬妩

    

  

  □柳冬妩

  

  在古代,碑刻是一种十分习以为常的文化载体,种类繁多,功德碑、纪事碑、墓碑,等等,承载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信息。穿透时间的迷雾流传下来的石碑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林汉筠的历史文化散文集《岭南读碑记》全面透视那些记载在石头上的文字,穿透历史的迷雾,记录了发生在岭南的鲜活故事。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作为岭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东莞,所呈现出的‘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精神内涵,包含着无尽的表达方式。石碑是时间给予的深度,是给我们所带来的一座城市文化的一个象征体。挖掘石碑文化,解读碑中文字,通过文学视角寻求一代代岭南精神的因由。我带着这种心情,深度走进东莞每一块土地,企图利用石碑来诠释东莞,并用文学的视野跳出东莞、走向大湾区,看待东莞丰厚的人文,以此来解读岭南文化。”对于石碑文化,林汉筠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

  林汉筠来东莞已近三十年,如一棵树般,他的根须已深深扎进东莞这片热土,他的文学创作始终是对故乡之根的寻觅。对于林汉筠而言,东莞显然已成为他的另一个意义上的精神故乡。

  这五年来,林汉筠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田野调查,沉溺于东莞历史石碑文化的研究和撰写中,乐此不疲,是作为一个作家的责任担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潜意识里对自我身份认定的流露,他早已把自己当作了这座城市的一分子,把东莞这座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当作了自己的另一个故乡。在寂静的时光里,他试图与一块块镌刻着历史烙印的石头对话,用文学的方式来诠释和传承东莞厚重的历史文化。

  《岭南读碑记》视角新颖,笔触细腻,史料翔实,作者通过书写二十块历史石碑很好地呈现了东莞历史文化厚重、丰富的一面。《岭南读碑记》涉及的碑刻种类多样,关乎仁义道德、礼义廉耻,涵盖面十分丰富,研究较为系统。但林汉筠显然没有单纯地去写历史,他在挖掘整理这些石碑的同时,通过自己的深沉思考,使得沾满灰尘的历史与当下现实有了不可分割的关系。

  《岭南读碑记》诸多篇章弥漫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如《母亲的可园》通过自己的母亲和可园主人张敬修的母亲明暗两条线索来进行铺展叙述,情感饱满,读来颇为动人。《节马碑:将军与战马的生死疆场》这篇以马写人,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180年前鸦片战争时期的虎门,作者通过一匹马的气节来写马主人陈升将军的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林汉筠并没有把解读研究碑石文化的范围限定在遥远的古代,对当下比较有历史意义的碑石,他也进行了深入的撰写。比如这篇《大桥叙事:一座桥的隐喻》抒写的就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故事,通过高埗大桥碑为切入点,引出桥背后的故事,细节饱满,情节生动,写出了东莞人务实肯干,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