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共享家长 互助带娃

黄埔区文冲街打造广州首个“向日葵亲子小屋”,探索社区“互助式托育服务”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7月29日        版次:A13    栏目:    作者:柳卓楠

     “育无忧”线上智能服务平台引入智能设备,让家长能随时连线看到儿童“临时托管”的情况 肖昆华 摄

     “向日葵亲子小屋”是黄埔区打造的广州市首个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公益项目试点 肖昆华 摄

  

  羊城晚报记者 柳卓楠

  

  随着三孩政策的落地,“0-3岁婴幼儿托育”逐渐成为众多家庭的“刚需”。但托育机构少、费用高、离家远的问题也让不少家长们“头疼”。于是,家门口“普惠性托育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

  日前,广州市黄埔区的文冲新村社区打造了广州首个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公益项目试点——向日葵亲子小屋。以亲子小屋为载体,该社区探索“互助带娃,共享家长”的社区互助式托育服务,打造免费的“家门口托育”。普惠性的社区托育服务是众多家庭的呼声,但“互助带娃、共享家长”背后的安全问题、卫生健康问题、职业资格问题也让许多家长忧心。日前,记者实地走访黄埔区文冲新村“向日葵亲子小屋”,并邀请相关专家、行业人士就“互助带娃、共享家长”的社区互助托育模式进行探讨。

  

  走访现场:

  亲子小屋成“育儿乐园”

  家长们线上线下互助带娃

  

  家住黄埔区文冲新村社区的居民几乎都知道这处特别又温馨的小天地——“向日葵亲子小屋”。小屋坐落在悦时代花园一楼,占地面积约190平方米,每天下午3时到5时开放。一到开门点,不少家长便带着孩子来到小屋,或是上亲子课堂、做手工,或是听故事、看绘本、玩游戏,其乐融融。

  记者了解到,“向日葵亲子小屋”是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设立的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公益项目。目前,广东省首批“向日葵亲子小屋” 共有三个试点,分别在广州、梅州、汕尾。广州市首个试点便在黄埔区文冲新村社区,于今年4月正式运营。目前,文冲新村社区的向日葵亲子小屋内可提供亲子活动、家长课堂、图书玩具漂流、婴幼儿临时托育等多项服务。其中,“共享家长、互助带娃”的社区互助式托育服务是一大亮点。

  “文冲社区0-3岁的婴幼儿约有2000人左右,拥有开展社区托育互助服务项目试点的基础。”黄埔区文冲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蔡国晓表示,“向日葵亲子小屋”提供了家长线下相互认识、交流的平台,为家庭式互助托育服务打下良好的信任基础。此外,文冲街道联合百度开发了“育无忧”线上智能服务平台,有婴幼儿临托需求的家长可以在平台上“发单”,有空闲的家长则可以“接单”,“互助带娃”成功后可获得相应积分,可用来兑换其他家政类服务。据了解,目前该社区已有120名家长加入平台服务。

  文冲新村社区向日葵亲子小屋负责人吴小荣介绍,目前社区的互助式托育服务主要是“短期临托”,时间大约在3小时左右,地点可以在“接单”邻居家,也可在向日葵亲子小屋内。为了保障安全,向日葵亲子小屋内已经安装了多个监控摄像头,家长可以实时查看孩子动态。在托育邻居家内,也安装了百度“小度智能屏”,通过手机连线,家长能随时看到儿童“临时托管”的情况,遇到育儿问题还可以向社工或妇幼专家请教。

  

  家长忧虑:

  接单邻居资质品德如何审核

  安全卫生监管规范有待细化

  

  对于“共享家长、互助带娃”的托育模式,家长们有着不同的看法。文冲新村社区居民许女士已经参与过多次“互助带娃”,她表示,这项服务缓解了家长的带娃难题,也促进了邻里间关系融洽。“我们很多妈妈都是在亲子小屋参加活动时相互认识的。有时家里要送大的孩子上兴趣班,小的孩子要临时托管两三个小时,妈妈们之间就会通过平台互相帮忙。”许女士说。

  谭女士则持不同看法。“我首先会想到安全问题。如何评判对方家长是否有照护小孩的能力和资质,品德如何?我的孩子给邻居带,如果磕着碰着了怎么办,卫生健康出了问题怎么追责?”谭女士表示,社区互助托育服务的初衷是好的,但婴幼儿照护是一件非常细致严谨的事情,安全和监管必须严格把关。

  带着谭女士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向日葵亲子小屋的相关负责部门。黄埔区卫生健康局四级调研员张怡表示,关于互助带娃家长的资质审查问题,首先,社区居民注册“育无忧”平台后,就会有一个基本的信息录入和认证评估。其次,参与互助带娃的家长们基本都是在亲子小屋有所交流、相对熟悉的家长,有一个信任基础。此外,黄埔区卫健局也制定了相应的育儿培训课程,将定期派专业婴幼儿照护人员到亲子小屋进行授课培训,增加家庭科学育儿意识和能力。

  “目前小屋刚开始试点,还有许多规范待完善细化,接下来会联合街道、社区形成专业化的规范细则,托育人员的资质信誉考核、服务评价、监管等都会容纳在内。”张怡说。

  

  专家观点

  托育进社区进家庭是趋势

  可探索建设“契约式管理”

  

  记者了解到,对于互助式托育服务,目前全国多地在进行类似的探索。浙江嘉善县日前提出打造“5分钟可及托育服务圈”,推进社区托育园建设。江苏省“十四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提到,加强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家庭互助式托育服务模式。山西省也在近期发文,全面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探索幼儿园开设托班、社区托育点、家庭互助式托育等服务模式。随着三孩政策的落地,0-3岁婴幼儿托育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也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普惠性托育服务是大势所趋,但如何建、怎么管是关键。广州市婴幼儿托育照护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成欣欣指出,黄埔区文冲街的社区互助式托育服务是一次很好的探索,打造了一种新型熟人社会下的托育服务模式。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安全风险、监管问题还在。成欣欣建议,社区可以探索建设“契约式管理”。“参与互助带娃的家长们可以结成一个契约式的规范条文,类似合约,具有法律效力。其中明确规定好服务要求、权利义务、奖惩机制、风险赔偿、评分标准等细则。家长们结成契约,共同遵守。”除此之外,亲子小屋的管理方应当对“互助带娃”的家长有一定的限定条件,规范人员准入标准,并进行严格培训,做好管理评价。互助带娃家庭的环境也要有基本的考核,为婴幼儿照护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省早期教育行业协会会长孙伟文表示,普惠性托育服务进社区、进家庭是大势所趋。“希望政府能够在场地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例如可以免费提供场地或者减免租金等方式,加快家门口的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租金和场地问题解决后,可以引进专业的托育机构进行运营管理,纳入卫健管理体系进行监管。场地成本、监管成本大大减少后,托育收费也就相对普惠了。专业人做专业事,托育质量也能保障。”孙伟文表示,对于一些新建的楼盘,还可以把托育场地作为小区配套来建设,也可作为幼儿园配套建设,从而真正实现“家门口托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