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军 |
十余年前,张国军肩负着推动高校成果落地转化的使命,从华中科技大学南下来到东莞松山湖。十余年来,依托松山湖提供的良好科创氛围和发展机遇,张国军成功推动一批科研成果落地,为东莞产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离开象牙塔到东莞创业,张国军见证和参与了松山湖十多年来的发展巨变。如今,他兼任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以下简称“广智院”)院长,对东莞特别是松山湖的发展信心满满。 离开象牙塔走上创业路 “东莞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得非常好。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建设,东莞区位优势突出,松山湖的优势更为明显,是工研院和广智院发展的好机遇。”张国军如是说。 十余年前,东莞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张国军被华中科技大学派到松山湖,负责筹建工研院。当时,30岁出头的张国军已是华中科技大学破格晋升的教授,完全可以在学术上追求更高的造诣。面对两条截然不同的路,他也曾犹豫过,但最终还是决定走出象牙塔,踏上充满挑战又注定艰辛的创业征途。 “那时候,松山湖除了质检中心外,其他地方都是黄土地,没有公交车,出租车也很少,上下班基本靠走路。”张国军回忆说,工研院的建设要从基础设施开始,他每天都要和包工头、政府机关打交道,还时常戴着安全帽下工地。 在张国军的带领下,工研院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工研院已经从30人左右的创业团队,发展成为了拥有600多人的研发团队、1000多人的工程化团队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推动一批科研成果落地 工研院筹建开始,张国军就希望能打通“样品-产品-产业”的创业服务链条,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在东莞这座制造大市转化落地。从2011年发起国家“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到2019年获批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示范机构,工研院不断推动着东莞乃至广东的毛纺、家具、模具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工研院已孵化了1000多家高科技企业,为两万多家企业提供高端技术服务,并创造了东莞第一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东莞第一个国家产学研结合基地等多个“东莞第一”。 除了工研院院长的身份外,张国军还是广智院院长。2015年,广智院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落地东莞松山湖,以高精高效智能工业机器人为重点研究方向展开建设。疫情发生以来,广智院先后推出口罩机、智能虹膜测温仪、激光消杀产品等产品,不断在市场中寻求发展机遇。 2021年,松山湖建园20周年之际,张国军收获了一项沉甸甸的荣誉——松山湖20年突出贡献人物。他的身上还有很多头衔,但他把荣誉看得很轻。“我会继续坚定‘科技创新、产业报国’的初心。”张国军说,科技创新、技术创新非朝夕之功,工研院、广智院将继续推进大功率激光器等技术的自主创新,开展光刻机光源等技术研究,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