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7月29日        版次:A05    栏目:    作者:程京武

  □程京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期间的重要论述109篇,在前三卷展示的丰富内容基础上,对一些重大问题进一步实现了思想升华。其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专题,编选了总书记围绕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6篇重要著述,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党和人民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中,站在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铸魂的思想力量。

  

  一.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对文化建设作出系列阐述和布局,“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在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之际,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鲜明的特征,也是事关文化建设全局的根本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刻回答了我们所要发展繁荣的文化的根本性质,深刻阐明了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社会主义性质、道路和方向等原则问题。二是要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推动文化发展。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文化思潮,以熔铸“中外古今”的理论视野,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进一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途径和方法。三是要坚持文化价值立场问题。文化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回答了我们的文化为谁兴盛、何以兴盛这一根本问题。因此,文化建设要落实到为人民服务上,就要坚持“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抓好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要坚持文化服务人民、文化讴歌人民、文化扎根人民、文化依靠人民。

  

  二.在坚持守正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

  

  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就要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大力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在回答时代新课题、回应发展新需求的过程中,如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资源,以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以现代文明元素为驱动,大力推进文化整合、文化创新,习近平给予了高度关注与科学阐释,深刻阐明了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深层动力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精华所在、精神所在、气魄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通过对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发掘、继承、弘扬,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的巨大效应,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注入了勃勃生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内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不仅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新的飞跃有了更加坚实的文化基础与文明支撑,而且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飞跃”意义上的创新与发展。  

  

  三.以历史主动精神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立足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阐述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应遵循的方向与原则,在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

  要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文化发展。新闻舆论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从统筹“两个大局”的角度,如何“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进行全面系统阐释:“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要营造网络健康生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网络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作用。“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网络技术也不例外。由于网络空间门槛低、网民素质高低不一,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导致近年来各类网络乱象频频出现、屡禁不止。这就需要坚持价值引领,唱响网络主旋律、传播网络好声音、激发网络正能量,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让互联网变得更加踏实和美好。

  要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增强文化影响力。“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作品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创作里和表现中,要以展现出有温度、有情愫、有道德的文艺作品来引领文化风尚。文艺工作要向阳而生,向善而长。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以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自信的态度,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从文化中借力、在文化上发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作者系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注: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18JD71004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