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的桑树 |
村民崔明军(中)介绍他的蚕桑事业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戴灵敏 全良波 看着蚕虫不断啃食着桑叶,阳江阳春合水镇军迳村村民崔明军喜上眉稍。再过20天,这批蚕虫成茧后会被采购商购买,为农民增加收入。27日,记者走访阳春市合水镇了解到,驻阳春市合水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镇工作队”)进驻后,结合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推进蚕桑产业“补链强链”,带动农民积极拓宽增收渠道,让合水乡村振兴底色更新、成色更足。 引进新技术提高村民养蚕积极性 27日,记者来到阳春市合水镇一村庄的田野上看到,连片的田野上绿意盈盈,这是村民崔明军为养蚕特意种下的一棵棵桑树。崔明军是该镇远近闻名的小蚕共育户,在他的共育室里,空气中散发出一股浓烈而又刺鼻的消毒水气味。他拿出一张布满密密麻麻小蚕虫的纸,眼角带着笑意。 崔明军说,从2002年开始,他便开始从事小蚕养育工作,至今已有二十个年头。他培育出来的小蚕主要是供附近一百多户农户养殖,10天后,这批小蚕会被村民认购,再10天后,村民养殖的蚕虫结茧,可以卖给采购商。 “驻镇工作队为村民带来新技术,更多村民愿意养蚕。”崔明军说,在新技术指导下,村民可以养殖原蚕,收入增加了三分之一。一年下来,崔明军的小蚕共育点辐射带动蚕桑产业收入将近500万元。 引入香云纱晒莨场增加村民收入 与此同时,经驻镇工作队努力,由广新控股集团筹资建设的香云纱晒莨场项目落户潭震村。晒莨是将布匹浸入到由薯莨汁液制成的不同浓度的莨水中,轻柔拍打抚弄,使布匹吃透莨水,之后在草地上晾干,再循环往复地染色,这些是香云纱制作必不可少的工序。 “除了增加农户土地租金收入外,还将为村民提供一批就业岗位。”驻镇工作队队员、潭震村驻村第一书记巫卫文说,以前村集体经济收入约3万元,而该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十几万元的收入。 建“蚕公寓”走上产业现代化之路 合水镇是省级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蚕桑业专业镇。由于养蚕容易因蚕得病造成失收等问题,导致桑园面积及蚕茧产量萎缩较大。驻镇工作队来到后,针对这个传统产业进行补链强链,让这个产业重新焕发活力。 在留垌村党群服务中心附近,曾是供销社的楼房。楼房已经破烂不堪,工作队实地勘察研究后,打算拆除原有楼房,并由广新控股集团出资筹建“蚕公寓”。 巫卫文说,去年7月初,帮扶工作队来到合水镇后,白天走村入户,收集村情民情信息,晚上挑灯夜战,整理走访资料。工作队计划从优质蚕种着手,设置“蚕公寓”,以标准化管理降低幼蚕发病率,提高蚕茧质量。 据了解,传统的蚕桑养殖产业化程度较低,机械普及率不高,华南地区潮湿炎热的气候对蚕种、茧丝的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农户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不高。而“蚕公寓”可以提供恒温恒湿的蚕房、配备现代化养殖器械、流水线式洗桑晾桑室、储桑冷库等,可减少幼蚕病害、提高蚕茧品质。“建设蚕公寓是合水镇蚕桑产业现代化的起点,将会赋予产业无限活力。”巫卫文说。 今年2月23日以来,一辆辆满载桑树苗的货车开进阳江阳春市合水镇,33.8万株桑树苗的落地,坚定了村民种桑养蚕的信心。 打造品牌优化产业发展模式 据悉,驻镇工作队经过努力,通过技术帮扶、与农户签订种茧保底收购协议,免除农户后顾之忧,提高蚕桑管理水平。在拉长产业链方面,打造地方特色品牌,生产桑叶茶、蚕丝被、蚕丝巾、蚕丝枕等产品,优化蚕桑产业发展模式。 “通过种种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增强农民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驻镇工作队队长狄银波说,工作队充分发挥帮扶成员单位优势,广新集团属下的广东丝纺集团支持建设小蚕共育基地和优质原种蚕基地、蚕茧生产示范基地,助力合水镇蚕桑产业振兴。 据统计,合水镇目前种植桑树面积2万亩、绿化苗木面积1.4万亩、坚果种植面积4600余亩、春砂仁种植面积2800亩……狄银波说,根据合水特色优势产业,驻镇工作队明确将蚕桑、坚果、苗木、春砂仁作为产业重点提升发展方向,加快形成蚕桑产业带、打造坚果产业链、兴办名贵苗木场、扩大春砂仁种植,鼓励农民参与产业发展,多渠道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