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视觉中国 |
□蓝咏 暨南大学国际商务2022级 在我小学的记忆里,时间总是过得很慢。早上七点起床,晚上九点睡觉。每天除了认真上课、写作业,好像还剩很多时间。我可以偷偷在午睡前看一会儿杂志或是《哈利波特》,也可以在放学回家后准时打开电视。 假期没有各式补习班,我们经常和表妹一家去香港外公外婆的家里度假。我和表妹会一起买早餐、写作业、画画、游泳,偶尔在楼下的公园里荡秋千。感谢那个时候监督我游泳的家长们,几乎每次假期结束都能长高一大截。 每天玩累了回到家里,等待我们的都是外婆香喷喷的饭菜。外婆总是把每一样东西都做得很好吃。牛奶里面加通心粉和鸡蛋,就是一顿简单营养的早饭。根根分明的土豆丝,只需加入少许的盐和糖调味清炒,就会变成绝世美味。 晚饭之后,我们就可以享受楼下超市买来的车厘子和三色雪糕啦。香港的物价基本和内地持平,但因为用的是港币,而且进口的水果和电子产品相较于内地都便宜很多,平时我们不常吃到的贵价水果,在外公外婆家里都可以毫不心疼地大快朵颐。 跟香港一样,广州的西关也是个留得住时间的地方。六年过去,放学走过的巷子依旧是一年级时踏过的青石板,楼下的绿豆糕小店也一如既往的好吃。我最喜欢上下九的一点,是它充满了人间烟火气。老广常去的知名茶楼,路边香得诱人心智的烧烤摊和街头巷尾隐藏的老字号混杂在一起,哪怕是某一间毫不起眼的小店,都有可能给你惊喜。仁信的双皮奶、顺记冰室的椰子雪糕、陶陶居的烧卖,全都是老广州不可或缺的味道。 我的生活就这样慢慢悠悠地向前走,一步一步,不慌不忙。 上了初高中,节奏开始加快。我从数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变成数着节日过。校运会、艺术节、科技节、“六一”儿童节、寒暑假……一年一个循环,年年不重样。 时间似乎也变得紧张起来。早上上学要背书,课间要写作业,回家要复习、要刷题。大大小小的考试接踵而至,堆积成山的试卷好像没有尽头。中考、高考虎视眈眈,小时候一睡十小时的日常变成了大考日子前的奢望,课间十分钟的小憩成了续命的良方。 但也不全是学习。在还没有疫情的高一,每晚九点钟第一段晚自习下课后,喧嚣便开始卷席东山口。万家灯火之下,来接送的家长络绎不绝,学生从四面八方涌进烟墩路,呼朋唤友的少男少女一股脑进入某个店铺,开始快乐地宵夜。可惜,后来都很少见到这样的场景了。 偶尔学到心力交瘁,就约上朋友在周五放学后去逛逛东湖公园。龟岗大马路大多是新兴的咖啡店和小酒馆,更新换代很快,上周刚逛过的店,下次再来可能就已经在装修重建。某个风靡一时、人潮如水的网红打卡点可能沦为无人问津且残破的小店,十字路口的那家螺蛳粉店反倒是经久不衰、欣欣向荣。 途经一路的熙熙攘攘,东湖便像是乱入都市的桃花源。门口总是停留着几只慵懒的猫咪,伸着懒腰,打着哈欠。一年四季,绿树成荫,九曲桥下,波光粼粼。桥边纳凉处,总是坐着摇扇子聊家常的老人家,小孩便在不远处嬉戏玩闹,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偶尔在岸边的芦苇荡里闪出的绿头鸭,扑棱着翅膀去到河中央觅食,剩下几只毛茸茸的小团子嗷嗷待哺。 风过树梢,天边的太阳也被慢慢吹落。从闷热的夏风,到凛冽的寒风,春去冬来,我和朋友在东湖见证了一场又一场的日落。轮回之中,岁月匆匆,而我们,已慢慢长大。 征稿 “校园达人”版“大学时光”栏目现面向高校学生征稿,稿件要求作者为高校在校学生,内容、体裁不限,每篇不超过2000字。来稿请投邮箱:ycwbqc@sina.com,邮件请注明“校园达人”投稿字样,内文中务必留下作者真实姓名、所在学校名称及院系和年级等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