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同心抗疫 抢建方舱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11月26日        版次:A12    栏目:相见    作者:侯梦菲、张豪、鄢敏、罗仕

     图为1979年出生的电缆搬运工陈文芬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只想和工友们尽快建成方舱医院

     11月16日早上,广州南沙健康驿站正在加紧施工中

     夜晚,南沙健康驿站,工人们铺设钢筋

     11月22日,来自湖南的38岁水电工陈平正在完成室内水电安装

     11月22日上午11时许,南沙健康驿站,穿着各色工服的工人们正争分夺秒、有条不紊地抓紧作业

     花都区东风体育馆应急转运点内部

     11月22日,南沙健康驿站隔离板房基本搭建完成

     花都区方舱医院内部布置得井井有条

  

  文/羊城晚报记者 侯梦菲 张豪 鄢敏 罗仕

  图/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周巍 梁喻 曾育文 蔡嘉鸿 宋金峪

  

  11月25日,广州黄埔区知识城方舱医院迎来了首批患者。场地平整、混凝土浇筑、吊装方舱箱体、线缆安装……短短十来天,作为一名参建者,张宗平见证了知识城方舱医院从一片山地到拔地而起,再到交付使用的整个过程。

  日前,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广州正全面强化防控力量资源支撑保障,加快方舱医院、隔离场所等建设。来自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24小时昼夜不停施工抢建方舱医院,汇聚成同心抗疫的“广州速度”。

  “虽然工期很短,又遇上下雨天,但我干劲十足。”中建四局安装公司电气组组长张宗平来自湖北省黄冈市,也曾参加过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张宗平的这份干劲,源于当前广州市疫情防控形势的紧迫性,更源于他对广州的一份深情。

  在广州工作多年,张宗平将广州视为“第二家乡”。安装线槽、线管、线缆……张宗平干活麻利、动作熟练。保证床头的每个插座有电、确保每一个接线口的安全、点亮病房的一盏盏灯,“这也算我为广州抗疫作的一点贡献。”

  “一二、一二、一二……”建设工地上,20多个工人喊着号子、抬着胳膊粗的电缆往前走,来自贵州遵义的陈文芬是其中唯一的女性。她是从白云方舱医院“转战”知识城方舱医院的,“我们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就是为了抢工期,只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的”。

  11月22日晚,黄埔区政府和参建单位举行交付仪式,首批隔离病房正式交付。据悉,黄埔区知识城方舱医院全部交付后,将提供超过1.1万张床位。

  “比平时干活累一倍。”这是天河方舱医院建设工人陈勇最大的体会。在七天时间里建好占地8.1万平方米的方舱医院,必须要跟时间抢速度。

  52岁的陈勇来自贵州六盘水,听说广州建设方舱需要人手,他没有考虑过疫情有风险,就跟30多个工友一起赶来了。虽然口头喊累,干起活来,陈勇却毫不含糊。中午吃完饭,没顾得上休息,他又爬上梯子开始干活。22日记者探访时,天河方舱医院建设已经接近尾声,距离交付只剩下24小时,工人们三班倒,昼夜不停地赶进度。

  位于南沙区万顷沙镇万新大道旁的南沙健康驿站项目,施工人员也是彻夜奋战,工程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该项目建成后可提供21870间隔离用房,共有8万多张隔离床位。

  来自湖南的陈平,是中铁二十五局的一名安装工人,主要负责隔离用房卫浴室的玻璃门、马桶、洗脸池等设施组装。“因为每个房间都是统一布局,安装方式相当于流水线作业,所以做得比较顺利。”陈平说,他和工友两个人一组,每天从早上8点干到晚上8点,可完成40间卫浴室组装,“大家都加班加点地干,一起同心协力抗疫,我相信广州一定能挺过去、战胜疫情。”

  “95后”黄家诚来自广东阳江,是中铁二十五局的一名水电工人,19日晚来到项目工地。干活利索、技术娴熟的他,一天能完成40间隔离用房的线路组装。“我作为一名广东人,为广州疫情防控作点贡献是应该的,谈不上什么辛苦不辛苦。”黄家诚腼腆地说。

  据悉,广州已启用19个方舱医院。截至22日,广州市方舱医院开放床位近7万张,用于收治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已累计出舱1.1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