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普宁英歌开年火 舞出岭南精气神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2月04日        版次:A11    栏目:一周聚焦    作者:周欣怡、朱绍杰

     南山英歌队表演英歌舞

     陈来发

     英歌舞的脸谱妆容也十分英武大气

     李俊浩与富美青年英歌队

  

  文/羊城晚报记者 周欣怡 朱绍杰 图/受访者提供

    

  整个兔年春节假期,来自广东普宁的英歌舞视频、图片都在各大社交平台霸屏。

  “春节表演时真是人山人海,路都被堵死了,要不停开路才能继续。”普宁英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从业已半个世纪,但面对这个春节“火出圈”的英歌舞表演和传播热潮,还是无比感慨。

  普宁英歌凭啥“火出圈”?羊城晚报记者接连采访了陈来发、李俊浩等各级传承人,以及非遗保护专家、广东省文化馆原馆长杨明敬,听他们讲述英歌“火出圈”背后的奥秘。

  

  从广场到舞台,再借新媒体“出圈”

  

  “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英歌,是广传于潮汕大地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表演内容取材于《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化妆卖艺大闹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故事情节。它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深受潮汕地区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在普宁,英歌队伍遍布各个乡镇,据不完全统计,这里共有近100支英歌队。2006年,普宁英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山英歌”作为快板英歌的代表,是普宁英歌中最闻名遐迩的一支。

  67岁的陈来发是普宁英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在18岁就加入普宁南山村的少年英歌队练习,后来成为南山英歌队长兼教练,至今已近50年。多年来,陈来发致力于南山英歌传承与创新,让南山英歌走向了更大更广的舞台。

  接任教练后,他大胆创新改编英歌舞的表演形式,把原本在广场上表演的南山英歌“搬”上舞台。“广场上表演的舞蹈,人们会跑成一个圈,这样便会出现一个问题,部分舞者会背对着观众。”1992年,陈来发在队形编排上做了调整,使英歌从广场表演走向舞台表演。调整之后的南山英歌,频频亮相于各种大型表演与赛事,这项传统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陈来发带领的南山英歌队随“广东文艺奥运军团”在天安门前展现英歌雄风,震撼场面至今令人难忘。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南山英歌队几乎每天都在世博园里参加游园表演,向全国、全世界人民展现广东文化。

  广东省文化馆原馆长、非遗保护专家杨明敬研究传统舞蹈多年,在他看来,英歌“火出圈”表明,如今非遗的传播要更多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让社会各界更多地认识优秀的非遗项目,非遗的发展和传承就更有意义。观众因感性进入,才会产生兴趣,进而就会想到现场去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新媒体能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杨明敬说。


    自发参与才是活态传承


  李俊浩是普宁英歌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带领的普宁市里湖镇富美青年英歌队在当地小有名气。2020年之前,他们一年在省内开展商演的数量达40场左右。但是从兔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这支英歌队行程满满,迎来了大发展:短短15天,他们要做12场演出!即将到来的元宵节当天,他们还受邀去揭西参与“游神赛会”。

  “我们大部分队员是‘00后’‘小年轻’,从小热爱英歌舞,都希望把这项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李俊浩介绍,跳英歌舞并不是队员们的主业,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人因热爱而聚在一起。“人们都知道英歌是普宁最亮眼的一张名片。每年的正月初二,都会有大型英歌巡游,几乎整个普宁都会‘出动’观看!”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又有一定的武术功底,李俊浩在9岁就加入了村内的英歌队。和他一样,许多从小就被英歌舞点燃热血的孩子,最多在十五六岁时就会加入训练。

  在李俊浩看来,英歌要焕发持久的生命力,关键得靠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力量。李俊浩告诉记者,这次英歌“火出圈”以后,不少“小年轻”通过社交平台找到他,表示想加入学习英歌,甚至还有三十多岁的网友通过直播评论表示想要加入英歌队。李俊浩笑称,有些网友现在开练可能“年纪偏大一些”,但人们对英歌的关注和热爱让他倍感振奋。

  陈来发近年来的重点也放在让普宁英歌加入更多年轻的血液与蓬勃的活力上。2017年,他将南山快板英歌舞作为一项特色教育项目,以南山小学作为教学阵地,组建南山少年英歌队。这支少年英歌队经常参加省里、市里的演出活动。2020年,少年英歌队参加了广东卫视湾区春晚的表演,向更多人展现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英歌魂”。

  杨明敬看到普宁英歌不仅有青年人在传承,还有中学、小学的队伍,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也加入其中,能进行独立表演,感慨万分:“这说明群众是真心热爱它。英歌这样的民俗活动是娱人的,也是自娱的,并且有着吉祥的寓意、拼搏的精神。所以传承不应仅仅是动作教学的过程,还要注意把它蕴含的精神状态传下去,从骨子里唤起后来者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自愿参与,这才是真正的活态传承。”

 

  创新带来更高观赏性


  普宁英歌兴起于明末清初,至今已传承三百多年。在陈来发看来,现在的英歌与过去大不相同了,但他始终坚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是条正道。

  陈来发认为:“老祖宗传下来最核心的东西是不能改的。传统要保留,在这个基础上,其中的技巧和观赏性还可以再提高。”传统英歌从动作简单、表演单调,发展到现在的服饰华丽、花样翻新,陈来发在其中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从艺这些年,他还推动普宁英歌从过去的“一师一徒”模式,发展成现在的开放式教学,同时将一些复杂的动作进行艺术化转化。

  在推陈出新方面,“90后”李俊浩则显得更为大胆和开放。他打破普宁英歌“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规定,“只要喜欢英歌,无论是村内居民还是村外居民,无论男女,都可以加入我们学习,只要能更好地传承英歌,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就是件好事。”

  李俊浩在动作编排上也进行了创新。“我从2015年开始重新创作编排,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了一些属于自己的元素,把我以前学过的一些武术招式融入英歌里,动作和以前大不一样,更有激情,招式更多。这次表演视频的超高流量应该也证明这套动作具有非常强的观赏性。”他自信地说。

  

    走向海外知音满天下

  

  不仅在国内“出圈”,英歌舞还火到了国外。春节假期,在泰国春武里府帕那尼空县的一家购物中心,一场由当地40多人组成的英歌队带来表演,就吸引了大量游客。

  陈来发说:“泰国的潮汕华裔非常多。原本只在国内很小一块区域流行的英歌,今年火遍全网甚至火到了海外。”看到诞生于广东潮汕地区的民俗文化传到国外,他感到很自豪。

  李俊浩介绍,泰国这支英歌队中除了有来自潮汕的华裔,还有大约60%的队员是泰国当地人。现在他们已经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这将会吸引更多当地的青少年加入。由于人员组成与国内不同,泰国英歌会结合潮阳英歌和普宁英歌的特点来传承。

  李俊浩告诉记者,此前帕那尼空县政府的相关负责人会同泰国当地的英歌队,与富美青年英歌队进行过一场线上视频交流会,双方展示了自己的表演动作,还约定今年在泰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李俊浩期待,今后能进一步合作、推广,让传统英歌真正走向世界。

  在杨明敬看来,英歌的“出海”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非遗本来就具有共享性,英歌能得到海外华侨和外国人的喜欢就证明了这一点。把我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传承下来、发扬光大,成为全世界人民共享的宝贵财富,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杨明敬表示。

  “英歌包含着一种精气神,就是团结拼搏、勇往直前。例如不管风雨有多大,就算快虚脱了,英歌舞队员都不能下场,不会停止表演。”陈来发坚信,岭南英歌还将继续跳下去,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