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峰 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问题的最新回答,是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完整内涵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百年党史即是探索、生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1840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的痛苦经验告诉我们,没有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1921年之前,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苦苦求索、进行各种道路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唯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引领之下,义无反顾地接过了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接过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民梦想。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将百年党史的发展进程,总结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实现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新时代十年,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突出表现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新时代十年,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就开始领导、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先后通过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三大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65年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初步确立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雏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过对“文革”的反思和重新制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路线,党以改革开放为关键一招,开始构思谋划中国“整个现代化的蓝图”;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四大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三者并列,进一步深化了“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内涵;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做出新两步走的战略安排。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现代化奇迹。 这充分说明,党的坚强领导,保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行稳致远;党的坚强领导,激发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党的坚强领导,能够凝聚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 现代化发源于西方资本主义,曾为人类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二百多年的发展,使得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呈现出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并不适合中国,也不适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对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经过70多年发展,中国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化新道路,这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概括的五个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5个方面的特征,既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概括,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要求。 除了这5个特征之外,习近平总书记更深层地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色,那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最新贡献。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须遵循科学的方法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做好顶层设计,需要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进行实践探索,就要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去闯、大胆去试、大胆去干,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现代化事业发展。 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要增强现代化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稳定性,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 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守正,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就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 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社会发展需要充满活力,但这种活力又必须是有序活动的。中国式现代化充满活力、前景光明,但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这就需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重点领域安全。 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须科学应对风险挑战 当前,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要保持战略清醒,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要保持战略自信,不怕打、不怕压,增强斗争的底气;要保持战略主动,主动求变、主动应变,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加强能力提升,要能够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作者为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本文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重大研究专项“历史发展规律与大势研究”(GD22ZDZ01-07),广东省委党校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重点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哲学意蕴研究”(XYZD202202)的阶段性成果
-
即时新闻
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阐释与科学指南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2月10日
版次:A06
栏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