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艺文周报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2月11日        版次:A11    栏目:    作者:周欣怡

 

  人文谈话节目

  《文学馆之夜》开播


  日前,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作家李敬泽带着全新人文谈话类节目《文学馆之夜》走进大众视野,以话题聊天的形式,从文学经典出发,思考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第一期节目《创造我的故乡》于2月5日播出,播放量逾800万。

  据悉,《文学馆之夜》第一季共七期,将带读者们走入更广阔的世界,主题包括亲密关系、说话之道、父子之间、跑步文化等。戴锦华、刘震云、李洱、梁晓声、李诞、双雪涛、张泉灵等诸多作家、艺术家、学者,都会陆续在节目中出现。

  

   

  李敬泽  

  

  《永乐大典》高清影像

  数据库在京发布


  2月8日,《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在国家图书馆正式发布上线,即日起公众可从国家图书馆官网登录免费使用。

  中国国家图书馆共收藏《永乐大典》224册,占存世量一半以上。由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承担的《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项目,第一辑收录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四十册、七十五卷的内容。

  

  “古文献四大发现展”

  亮相国家图书馆


  日前,《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于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20世纪初中国古文献的“四大发现”,长期以来分别收藏于多家机构和博物馆。本次展览首次将分藏于各处的文献荟萃一堂,展出面积近3000平方米,集中了多种类型的珍贵文物、文献共249种382件。

  

   

  观众在“敦煌遗书”展区内参观 

  

  彭湃烈士珍贵资料

  入藏广州农讲所


  2月7日,上海音像资料馆、俞秀松烈士后人俞敏分别向广州农讲所捐赠了彭湃烈士的珍贵资料,包括“1929年10月8日出版的《工人之路》报纸仿制件”和“1930年12月21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部致电国际援助革命战士组织》仿制件”。

  这两份资料分别记载了彭湃烈士牺牲的新闻和纪念文章,将他的入党时间明确为1921年。经上海、广州两地党史专家初步鉴定,这些内容从未在中共党史研究出版物刊登发表,颇具史料价值。

  

  全国首个校园考古

  工作站在穗成立


  2月6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黄埔工作站、黄埔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在广州实验中学挂牌成立。据介绍,工作站主要从事抢救、保护、研究工作,黄埔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中心则负责宣传普及考古成果。

  双方还签订了馆校合作协议,共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学生可以近距离观看工作站的考古工作,并且参与文物拓印、文物修复等体验活动。此次考古工作站选址中学校园,在国内考古文博界、教育界都是一次创新与探索。  

  

  文字整理

  羊城晚报记者 周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