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粤剧春班火爆,广东民间演出市场“春江水暖”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2月11日        版次:A11    栏目:万花筒    作者:黄宙辉、梁彦兰、文瑶

     蒋文端(右)、文汝清表演《观音情度韦陀天》

     粤西观众现场观看春班演出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梁彦兰 文瑶

  图/广东粤剧院提供

  

  时隔三年,粤剧“春班”重启下乡演出。

  无论是在粤西的吴川、化州,还是珠三角的佛山、东莞寮步,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院、佛山粤剧院等粤剧团体上演的精彩大戏,都受到戏迷们的热烈欢迎,甚至出现“万人空巷”的盛况。

  疫情影响过后,火爆的春班最先感知广东民间文化市场的“春江水暖”,也在助力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培养和寻找更多粤剧的观众。

  

  “饿戏”三年一饱眼福

  

  春班,是粤剧院团每年下乡演出最红火的档期。粤西地区有“年例大过年”之说,“年例”是当地人民在春节过后的传统贺岁方式。正月十二是化州市长岐镇山宜村的“年例”正日。品尝过美味佳肴后,人们期待着当晚的重头戏——由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蒋文端,一级演员文汝清领衔主演的粤剧《观音情度韦陀天》。

  记者在村文化广场看到,开演前一个小时,现场就已有数百人担凳仔、霸头位,期待好戏开场。演出开始后,现场更是人头涌涌,目测有上万名戏迷观看。由于人数较多,村里还组织了数十名保安维持秩序。演到精彩时刻,台下掌声热烈响起,令人不由感叹当地粤剧文化的兴盛。

  山宜村是旺岭村村委会下辖的自然村落,有2500多人。“粤剧文化在我们村很兴盛,睇大戏已成为我们村的传统习俗。邀请‘春班’来村里演戏,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旺岭村村委会主任李亚恩告诉记者,“观看这次演出的观众特别多,除了附近乡村,还有从吴川、高州、茂名等地赶过来的铁杆戏迷。”

  “广东粤剧院一团名扬四海。请他们来演出,我们很有面子。”山宜村乡贤李先生说,“受疫情影响,我们乡亲都‘饿戏’三年了。今年能看上省团大班演的戏,特别开心。乡村振兴,也要注重文化传承。”

  2月6日至9日,广州粤剧院春班则走进了化州市金玉堂村。广州红豆粤剧团为当地群众先后演出了传统例戏《六国大封相》和三台经典粤剧《黄飞虎反五关》《红鬃烈马》《搜书院》,欧凯明、李嘉宜、陈振江等一批中青年艺术家领衔的精湛表演,同样引来附近十里八乡观众的追捧,台下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

  

  艺术普及令年轻人、新粤人惊喜

  

  火爆的春班,为粤剧的未来寻找和培养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的观众,也尝试为粤剧界解除“粤剧观众在哪”的疑问和担忧。

  粤剧名家蒋文端有30多年“春班”下乡演出经验,她说:“粤西的村民很会看戏、很懂戏,演出到哪个环节,该唱哪一句词,该做哪一个动作,村民们都一清二楚。”

  记者在春班各处演出现场也留意到,除了这些懂戏的中老年观众,还有不少小戏迷看戏看得津津有味。粤剧的种子,早已在他们心中播下,等待日后发芽、生根,成为他们一生的挚爱。

  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年轻戏迷,从广州一路追戏追到粤西。00后“小慈”和90后“喵喵”是其中两位,她们在2021年迷上粤剧,成为蒋文端的粉丝。正月初八从广州出发,她们跟随广东粤剧院一团的足迹,在吴川、化州连看五场由蒋文端主演的“春班”演出。她们说,这段独特的体验和经历令人终生难忘。

  2月7日晚,东莞寮步镇香市大舞台的一片锣鼓喧天,广东粤剧院二团的演员们带来经典粤剧《柳毅奇缘》。这场春班演出,是东莞市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中的一场精品演出。“我们很重视粤剧在寮步的发展。”寮步镇文联专职副主席曾移山介绍,自2020年开始,镇里每年都邀请省粤剧院前来演出,今年终于如愿以偿,“广东粤剧院这场高质量的演出,给了我们发展和学习的机会。”

  “这就是全民艺术普及的意义所在。”广东粤剧院副院长张晋琼介绍,东莞外来人口居多,与之前春班去到的湛江、茂名等粤西地区不同,这里的部分村民平时反而较少看到粤剧,此番演出收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让更多人欣赏、喜欢传统舞台艺术,做好粤剧普及工作,是我们的责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