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有创新,但不多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2月19日        版次:A05    栏目:看剧热播    作者:吕航

    

     张若昀扮演的帅家默精于算术

    

  

  文/吕航

  

  鉴定对象:《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

  播出平台:爱奇艺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改编自马伯庸小说《显微镜下的大明》,原著有六个故事,这部剧拍的只是第一个故事,原名是《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剧集从平民视角展开,揭开了明代吏治乱象的一角。

  在服化道和画面方面,《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细腻还原明代市井生活,细节出彩,有着仿若历史纪录片般的质感。同时,“轻喜剧+悬疑”的搭配也十分讨巧,让该剧透出舞台剧般的精致气息。以日常的笔触、诙谐轻松的方式,将庞杂的矛盾抽丝剥茧,让观众易于入口。总体而言,《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有点像《大明王朝1566》的镜像版,后者从宏观决策、朝堂权谋的角度展现了“百姓苦”,前者则从草根的角度,生动展示了“百姓苦”落在何处。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开篇就用丰富的细节将主角帅家默醉心算术的特征展现无遗:因为帮人分田产,发现田产面积与地契数据不契合,这才让他升起了进入架阁库查田赋档案的念头。架阁库之行让精于算术的帅家默发现了其中的税赋纰漏,继而展开两轮提告,但因为主管官吏相互推诿,导致他提告无门。在黄知府的授意下,他继续查案,关于“人丁丝绢”税赋纰漏的调查也正式开展。前两集剧情推进环环相扣,节奏紧凑合理。

  马伯庸的原著小说讲的是小人物的殉道故事:帅家默是一个小官吏,他对“丝绢案”的坚持,其实是有意识地和地方官员抱团的现象对抗。相比于原著,剧集花费了更多笔墨展现明代的民风世情,也在有意识地淡化帅家默身上“殉道者”的宿命感。剧集中的帅家默更像是一面镜子,整体形象是透过剧中人物的视角呈现给观众的,每个人对帅家默的看法也各有不同:醉心于算术时,帅家默是天才;梗着脖子在公堂上大声抗辩时,帅家默是个不通人情世故的“呆子”。

  “数性至诚,从不虚饰”,剧中的帅家默并没有展现出为民请命的强烈想法,他只是一根筋地相信数学公理。他觉得既然账本算错了,就应该改正。至于别人心里打着什么小九九,他既不懂,也不在乎,更不感兴趣。而在整部剧中,无论是知府、县官、师爷,甚至是丰碧玉、丰宝玉姐弟,参与“丝绢案”的动机都不纯粹,有人想通过案件揽权,有人唯利是图,有人沽名钓誉,有人想查明父母死因,所有人都在互相利用。至于税赋纰漏导致的“百姓苦”,仿佛是件无关紧要的事。

  不过,剧集的“去马伯庸化”做得过于彻底,几乎将原著中最重要的“历史感”抹除得一干二净,导致剧情几乎沦为平淡枯燥的明朝税收制度科普。关于“百姓苦”这一宏大历史命题,《显微镜下的大明丝绢案》诠释得有创新,但又似乎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