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不愉快?那就对了

鉴定对象:《困在心绪里的儿子》 上映时间:2月24日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3月05日        版次:A09    栏目:看片·热映    作者:李丽

     《困在心绪里的儿子》海报

     安东尼·霍普金斯再演父亲角色

    

  

  文/李丽

  

  跟前作《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相比,《困在心绪里的儿子》最大胆也最受人诟病的一点是,导演兼编剧佛罗莱恩·泽勒完全放弃了前作在叙事上的“花活”,以平实到近乎流水账的风格展现了一个家庭的困境。

  作为佛罗莱恩·泽勒“家庭三部曲”的第二部,《困在心绪里的儿子》的故事依旧简单。彼得再婚了,但前妻凯特和儿子尼古拉斯并没有走出家庭破裂带来的伤痛。尼古拉斯提出搬来跟彼得一起住,但彼得很快发现,儿子再次出现撒谎和逃学的现象。最后,尼古拉斯自杀被送往医院,医生警告彼得和凯特,他有再度自杀的风险。可在尼古拉斯苦苦哀求下,两人还是决定把他接回家……

  相比《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困在心绪里的儿子》通过叙事手法带来的悬疑感并不多。在前作中,佛罗莱恩·泽勒通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视角,展现了一位父亲的老年生活。该片的特别之处在于其“阿尔茨海默病式”的叙事方式:父亲房间的布景总在悄然变化,而与他对话的人则经常说着前后矛盾的话。直到最后观众才发现,从物到人,原来片中的一切都是事实与虚幻的结合,是父亲病变大脑的产物。

  相比之下,《困在心绪里的儿子》的叙事方式则简单得多。影片用父亲彼得的视角来展现一个青春期孩子深陷抑郁症的痛苦,一条时间线走到底,情节上也不够跌宕起伏。再加上全片从头到尾的压抑氛围,看完很容易让人觉得没那么愉快。

  不过,我依然觉得,《困在心绪里的儿子》是一部值得尊敬的作品。为何不耍“花活”?很可能是因为相比前作,这一部的任务并不相同。《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想让人们理解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内心到底在经历什么。而要做到这一点,有什么能比展现患者眼中的世界更直观?但《困在心绪里的儿子》不同,它更重要的任务是向抑郁症患者的家人发出“警报”:关心你身边的人,不要忽视他们发出的无声求救。

  因此,电影将更多的笔墨放在父亲身上,展现彼得如何看待患上抑郁症的儿子。当尼古拉斯展现出种种不同于以往的“叛逆”表现时,彼得的反应就像很多父亲那样困惑:你怎么会变成这样?当后期尼古拉斯的病情发展到自残,彼得的反应则是恐惧加愤怒:我不能允许你这样做!他试图关心和陪伴儿子,可一旦效果不尽如人意时,他就失去了耐心。就像每一个在亲子沟通中遭遇失败的家长那样,他总是忍不住回忆尼古拉斯小时候的样子:那时候的儿子多乖多听话!

  从故事的普遍性来看,《困在心绪里的儿子》是一部比前作更普通但也因此更容易传播的作品。其刻画的困境无分国别,休·杰克曼饰演的父亲一角可以在当下的很多家庭中找到“原型”。他努力在事业和家庭间达到平衡,尽管婚姻破碎,也并未因此忘记对儿子的责任,甚至愿意为了陪他治病而放弃大好前程。除了他,片中其他角色也都善良且善解人意,彼此之间从未发生过任何“洒狗血”的情节。看得出来,导演一直在克制过分戏剧化的处理,而这正是为了让最后的“警报”来得更为突然和震撼:即使你以为自己“做对”了一切,某些悲剧仍会降临。

  当然,作为天才创作者,佛罗莱恩·泽勒这次就算拍得再朴实,《困在心绪里的儿子》在处理上仍有不少闪光之处。彼得前去探望父亲的那场戏,便是全片的点睛之笔。在前作中饰演阿尔茨海默病父亲的安东尼·霍普金斯,在这部戏中饰演彼得的父亲。当彼得向他控诉童年之伤时,他一句“那又如何”的高傲回应,瞬间揭开了彼得虽年近五十但仍未愈合的“子之殇”。影片英文名直译为《儿子》,显然应是意指二人,除了尼古拉斯,也包括既为人父亦为人子的彼得。

  最后,想说一点有意思的发现。社交媒体上关于该片的评价,颇为两极。不少观众批评它平淡无趣,但那些自述曾有抑郁症经历的人却认为该片“十分真实”。

  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报告》,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失去生命。另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等机构发布的《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我国总患病人数的30.28%,但只有50%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成年前被诊断出来,大部分未能被重视或者发现。

  就冲着这点,《困在心绪里的儿子》就值得每个为人父母者观摩,不是吗?哪怕,是当一部教科片来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