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里川 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相关情况时表示,将全面清理通过伪造等手法摆拍制作的导向不良的短视频。 今年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覆盖网络生态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涉及面比较广,但全面清理通过伪造等手法摆拍制作的导向不良的短视频,尤为引人注意。近年来,“伪造风”不时刮过短视频平台,制造了令人惊愕不已的乱象。例如,近期两大现象引人注目,其一,“负债620万元,人在成都街上啃馒头”同类视频充斥网络;其二,以“女子打了婆婆一个耳光,带着孩子净身出户”为主题的短视频内容出现了难以计数的版本。如果说某一个人到成都啃馒头、某一个人和婆婆“开撕”,还让人觉得有一定可信度的话,那么,“集体”到成都啃馒头、“集体”打婆婆耳光,则充满了编剧、导演的意味,成为一种典型性“伪造风”短视频。 另一个典型个案发生在去年。彼时,一条短视频被疯传:15岁的大凉山女孩,每天晚上“捡瓶子”挣学费,还把博主给的饮料留给妈妈。这样的视频,瞬间打动了许多善良者的心。然而,这条短视频却是一场自导自演的苦情戏。发布视频的博主,仅用100块钱和一些饮料,就骗得小女孩配合出演。 一些短视频制作者为什么要昧着良心制作内容不真实的短视频?背后还是利益驱动。正如有报道指出的那样,“啃馒头”一类视频,内容人设、文案和口号雷同,通常以“欠债、众叛亲离、重新奋斗”为主线展开,获得流量关注后,再通过打赏、带货、卖课、加盟等方式达到赚钱目的。而被“苦情戏”短视频“扫荡”之后,很多网友因痛惜“偏远地区的一些少年儿童过着艰苦的生活”,开始关注主播、购买其带货产品,进行所谓的“以善养善”,从而完全钻入相关主播的“口袋”。其实,通过做好人好事、资助家境贫寒者赢得人们尊敬的厚道主播是有的,但是一些挂着羊头卖狗肉、甚至以造假为致富“利器”的短视频出品人,却利用了这种佳话的存在,大肆传播歪风邪气,令人憎恶。 “流量为王”确实有道理,但不可为了流量不择手段,干出卑劣行径。可以说,“伪造风”的兴盛,浪费了公共资源,败坏了社会风气,伤害了社会善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影响,形成某种“有样学样”风气。因此不可不加以警惕、予以有力遏制。 首先,受众要擦亮双眼,不被这些伪装者所蒙蔽。伪装者之所以得逞,是因为很多人轻信了他们的花言巧语、动情演出,迟迟走不出“幻境”。但应该注意到,个体的力量毕竟有限,在具有组织性的“伪装风”团队面前常常博弈乏力。而有些人在被忽悠后醒悟过来了,也不打算进一步较真,从而令“伪装者”的气焰更盛。同时,平台需强化自身的主体责任,对“伪造风”短视频进行针对性处置。事实上,一些平台也是这么做的,例如将一些明显涉嫌欺诈的短视频内容予以下架。但总的说来,此前各方在对“伪造风”短视频进行遏制的过程中,无论是气势、力度还是决心,都有所缺失。 在这种局面下,“国家队”的出马,令人心为之一振。以专项行动为契机,集中力量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生态突出问题,做到严厉打击和引导规范并重,乱象治理与权益保护并举,显现了国家层面的决心,呼应了群众的关切。 但也应认识到,针对相关领域的乱象进行打击和治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多层级运行,精准发力,在每一个“关节”上都“直捣黄龙”,才能最终让此类乱象无处遁形,实现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
即时新闻
清理“伪造风”短视频,呼应民众关切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3月29日
版次:A06
栏目:热点快评
作者:伍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