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岭南文化传播研究院发布《岭南非遗国际传播影响力》调研报告

探寻岭南非遗出圈出海路径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7月06日        版次:A06    栏目:智库成果    作者:朱绍杰、周欣怡

     研讨会上,《岭南非遗国际传播影响力》调研报告发布

  

  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周欣怡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如是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总书记也念兹在兹,要求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7月5日,“南国风起,粤向四海——岭南文化传播高端研讨会”在广州羊城创意产业园中央车站举办。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与暨南大学合作成立的岭南文化传播研究院(大湾区文化智库)发布多项重磅研究报告。专家云集,共论以岭南非遗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出海”路径。

  广府龙舟竞渡“漂移”,潮汕民俗英歌舞“刷屏”,南派醒狮少年“出圈”……近年来,非遗文化从“活”起来到“火”起来。岭南文化传播研究院(大湾区文化智库)发布调研报告《岭南非遗国际传播影响力》(以下简称“报告”),对188项岭南非遗项目在国际传播的影响力进行评估,形成岭南非遗国际传播影响力榜单。

  报告发布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谷虹指出,岭南非遗的国际传播影响力头部项目集中效应显著,海外受众对于非遗等文化类传播内容的整体接受度、认同度较高。报告还提出优化建议和具体对策——应更深入结合传统非遗与数字科技,在后视频时代找到创新点和突破口,让非遗活在当下、火向全球。

  

  路径1   大V点赞,节点聚合热度

  

  报告显示,在非遗海外网络传播影响力上,中秋节、咏春、狮舞名列前三,好感度、参与度、覆盖度等指标明显领先。究其原因,离不开大V点赞。作为一个全球知名的传统佳节,中秋节自带热度。当外国政要、明星艺人纷纷参与中秋节讨论,明显带动其话题流量聚合,造就非遗国际传播影响力的爆发点。

  流量聚合更体现在非遗民俗的具体内容当中。如,视频博主“滇西小哥”的中秋节主题视频以云南乡村生活为背景,展现传统月饼的手工制作过程,打破了国际传播的语言障碍,展示直击内心的家庭温情。视频爆火,观看量超过1000万次,获15.5万点赞。

  2020年,中美合制的中秋主题动画电影《飞奔去月球》将“嫦娥奔月”故事带到了海外,获得广泛喜爱与认可。电影通过漫画、动画等年轻形态的跨文化IP再造,以全新视角诠释古老传说,展示中国非遗的魅力和精髓,尤其吸引众多国外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兴趣。

  

  路径2   垂直传播,参与代入认同

  

  中国功夫,是一张享誉全球的文化名片。在众多岭南非遗项目中,咏春拳因叶问、李小龙等重要IP,在国内外广泛传播。报告指出,咏春拳海外视频数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随着武术名家和爱好者发布相关视频,传播链路被进一步打开——当一个用户观看了一段咏春拳的视频之后,大数据会向他推荐更多的咏春拳视频。

  自强不息的武术精神代言着中国文化的内核。路透社曾在2021年发布视频,聚焦乌干达功夫大师基扎·塞杰姆巴的生活,讲述了他与中国功夫的故事,体现出中国非遗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尤其是对亚非拉等地区的促进作用。视频尾声从奥林匹克精神进行升华,彰显了中国非遗文化在当今世界中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价值意义。

  一部讲述华裔女性主角成长故事的电视剧《功夫》,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获《时代》周刊专题报道。该剧面对全球观众,以英语对白、多语言字幕等方式呈现,展现中国武术和哲学的魅力,探讨种族、性别、文化等现代社会议题,向全球观众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路径3   跨越代际,“造风”带动“跟风”

  

  非遗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不仅面临中外双方文化背景的差异,还面临着传统与时代的隔阂,因此需要使其链接当下,与年轻人接轨。近年来,围绕历史、文化IP的文创开发逐渐呈现出井喷态势,非遗与文创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对促进非遗的“活态性”表达具有重要价值,更因符合年轻人审美,深受年轻群体喜爱。

  报告特别建议,在非遗的宣传推广中,要利用好Z世代(即“网生代”,常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的“自来水”属性,以创新形式激发Z世代的兴趣及文化与消费潜能,并让其在此过程中创造自己的体验,在各自文化圈层中“造风”,带动全民“跟风”。

  网络游戏也是助力非遗“出海远扬”的有效载体。例如游戏《剑与远征》国际版在设计和制作中引入“花木兰”等角色,融合诸多传统文化元素: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和英雄人物、中国武术中的招式和动作,以及中式风格的建筑与装饰等。这些元素不仅为游戏增添文化意蕴,更向全球玩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效突破语言、时差、地域等壁垒,在国际传播中充当文化“新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