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 北京时事评论员 |
前段时间给孩子订了几份报纸和杂志,培养他通过纸质媒介在文字阅读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习惯。纸质媒介文字阅读本来是阅读的基本方式,但当下的电子媒介环境已经颠覆了这一传统,孩子们已经被深深嵌入Ipad、笔记本电脑、手机的“装置范式”中,电子阅读成为主流媒介。让他读报看书,一是了解每天“严肃的时事热点”(而不是社交媒体热搜上的奇闻八卦);二是培养专注,读书看报不像电子媒介那样有天然吸引力,文字可能是枯燥的,但阅读必须要有一个耐枯燥的过程,先涩后畅,先慢后快,才能进入深度思考所需要的专注境界;三是文字阅读才能滋养文字输出,短视频的形象直观,很多时候只是消费、消磨你的时间。 看看那些热搜上的短视频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某媒体的一篇采访,以某平台走红的爆款视频为切入点,谈了流量与幕后制作的问题。从头到尾,短视频制作人都在强调:“不要讲逻辑,观众不需要高级的东西”“不要教育引领观众,尽可能满足他们”“观众们很懒,别让他们动脑”“观众没有耐性,让他们爽了就行”。——真让人恍然大悟,不要讲逻辑,尽可能满足,别让他们动脑,让他们爽,这不就是那些火爆的短视频给人的感觉吗? 让人毛骨悚然,泡在这样的可视化环境里,一个人怎么可能保持思考能力,又怎么可能不患上文字失语症?文字是线性和理性的,需要动脑,讲逻辑,克制“爽”和“刺激”,“重视频轻文字”的阅读环境,冲击着文字表达的思维根基,弱化着文字作为基本表达媒介的位置。 波兹曼说:大学里对于真理的认识,同印刷文字的结构和逻辑密切相关,因此,高学位的候选人必须把自己的专业见解写成论文。这是因为,书面文字使思想能够方便地接受他人持续而严格的审查,书面形式把语言凝固下来。需要把语言放在眼前才能看清它的意思,找出它的错误,明白它的启示。——确实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对人类至关重要的那些事务,都必须诉诸文字去固化,严肃的讨论和分享,都必须以纸面文字为交流中介。2003年,波音公司用28页PPT说服NASA相信,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会因为一块硬泡沫的脱落而有危险。结果,哥伦比亚号在返航中失事。从此NASA规定,在重要的事件上,禁止用PPT来汇报和演示,必须使用“完整的句子”和“具有逻辑的文本”。 文字落到纸上,白纸黑字不可更改,才变得庄重和神圣。不仅是“航天航空”这种事关无数人命的事,必须要“具有逻辑的文本”,严肃的阅读也是如此,形象、直观、可视可以用来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和传播力,娱乐和消遣可以追求感官刺激,但作为求知的阅读和思考,须以纸质化的文字为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