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茂名电白的榴莲种植基地内,管理员给榴莲果苗施肥 甘杨松 摄 |
火龙果丰收 受访者供图 |
中国人能吃上自己种的榴莲了!7月25日,海南省榴莲协会在三亚市举办首届国产榴莲产业发布会,首批国产榴莲上市,让“吃货”们兴奋不已。试种数十载方成功,尽管海南榴莲实现量产还需一段时间,但已指日可待。 引种“水果之王”,拼的不止海南。在广东,茂名电白种植有榴莲500多亩,果树郁郁葱葱,种植户曾初尝结果的喜悦,有耐心,也有信心。 这是一场水果界的“卡脖子”突围战。在榴莲之前,广东已攻下多座城池——“阳光玫瑰”葡萄、火龙果等曾长期依赖进口的水果,在茂名、湛江等地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降低了价格,丰富了“果篮子”,筑起了大产业链。 进口水果国产化的背后,是粤琼等省份打造热作产业“国产芯片”的不懈努力。 榴莲引种,一场持久战 如果给我国进口水果列个座次,第一把交椅属于榴莲。数据显示,2022年,榴莲进口额在中国进口水果中稳居第一位,达40.3亿美元,进口量82.5万吨。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榴莲消费市场,消费量占比达41%。 进口榴莲价格长年居高不下,对于实现“榴莲自由”,榴莲爱好者们可谓望穿秋水。事实上,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南等地种植户便探索引种东南亚榴莲品种,却长期难以突破。榴莲国产化之难,在品种特性,也在水土、在技术。多少果农迎难而上,只为攻下这外表凶猛却生性金贵的“水果之王”。 在茂名市电白区观珠镇葛山且面村,茂名市果山王农业有限公司榴莲种植面积如今已经达500多亩。近日,记者来到该榴莲种植基地,放眼望向种植榴莲的山头,只见果树郁郁葱葱、长势良好,不少果苗已有一米多高;还有不少覆盖了黑色薄膜的棚架,里面是嫁接后的果苗。 从2018年十几棵树苗到现在的500多亩,公司负责人邓育强坚信可以突破榴莲种植的“卡脖子”难题。 “2018年种植的果苗没有一棵存活,2019年存活了50%,2021年已经实现全部存活,并且开花结果。”邓育强说,种植技术每年都在进步,去年已结出数十个小果子,遗憾的是,眼见着即将有小部分可以品尝到成果,却在此前一场台风中“夭折”了。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难找到适合榴莲生长的环境,作为土生土长的茂名人,邓育强曾多次纠结能否在电白种植榴莲。2019年,他请华南农业大学的教授、马来西亚的专家前来考察,得出一个“让数据说话”的结论。最后,他还是决定继续尝试。 这一坚守,就是五年。经历过树苗“全军覆没”的挫折,也尝过初结果实的喜悦,“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邓育强,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榴莲种植道路。“经过多次摸索,我们得出了最适宜种植‘猫山王’这个品种,为种植推广奠定基础。”邓育强说,迄今为止,在这个项目上投入已经超过千万元,“没有急于求成,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近日,海南种植的首批国产榴莲上市,受到广泛关注。海南试种榴莲的历史可追溯至六七十年前,2018年正式开始规模化引种,目前已种植榴莲约3万亩。 于邓育强而言,海南成功种出榴莲的消息无异于一针强心剂,使他对种植出广东榴莲更有信心。“有机会的话,也希望到海南去学习、交流种植技术。”他说。 昔日“贵族”的下凡记 如果说引种榴莲这一战是艰险曲折的,“阳光玫瑰”葡萄、火龙果之役的胜利则让不少果农相信前途光明。 “阳光玫瑰”曾被誉为“葡萄中的爱马仕”,原产于日本,最初仅靠进口供应,每斤过百元。而在国内成功引进之后,其身价逐渐下降,如今价格已跌到一斤10元至15元。 2021年7月,茂名化州市金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前来考察,决定在化州市南盛街道种植“阳光玫瑰”。谢村通过加快土地流转,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种植“阳光玫瑰”近300亩,每斤价格维持在15元左右。合作社负责人徐庚生告诉记者,经专家论证,实验田里种植出的“阳光玫瑰”甜度、香度可媲美进口产品;更为重要的是,谢村“阳光玫瑰”成熟较晚,可实现错峰上市。 南盛街道不仅有满目清爽的“阳光玫瑰”,也有另一片火红的风景——1700多亩火龙果迎来丰收季节,工作人员正在采摘,忙得不亦乐乎。由于是本地种植,火龙果甜度高、口感好,完全在这里“落地生根”,不仅实现了“火龙果自由”,而且帮助解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问题。 事实上,火龙果囿于种植技术,曾高度依赖进口,从价格较高昂到成为平价水果,缘于国产火龙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报告显示,十多年间,国内火龙果种植面积和产量从平缓增长到迅速扩张,我国成为全球火龙果第一大国。 “批发价从每斤30多元下探到低至1元,可见火龙果已经实现平民化。”南盛火龙果种植基地负责人张志梁说,目前,果实主要销往北方市场,价格实惠。 湛江市遂溪县更是我国最早引入火龙果种植的地区之一,也是广东省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经过近20年发展,当地火龙果种植面积达10万亩,产量40万吨,亩产量4000公斤,产值30亿元。 种业“芯片”与“水果自由” 论“吃”,广东人就没输过。作为我国热带亚热带作物主产区之一,广东已发展成为热作产量全国第一、第一产业产值全国第一、热作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近年来,广东还突出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产业布局,聚焦精深加工,推动农业产业大变化。 优化品种结构,种业是关键。种业处于农业整个产业链的源头,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在打造水果行业的“国产芯片”上,广东也不断取得突破。百姓的“果篮子”越来越多元丰富,不光有荔枝、菠萝等岭南本地特色水果,引种的外来佳品也纷纷进入篮中。 过去数年,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等省区的科企单位加强合作,在火龙果等水果育种上,联合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大红1号”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审火龙果品种,“金燕窝”火龙果通过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现场鉴评。 如今,走在湛江、茂名、阳江等地,葡萄、火龙果等种植园数不胜数,更多国内外畅销的适合种植的品种也被引进,市场整体供过于求。 在水果界的市场竞争中,擦亮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顶流”的意识越来越强。以火龙果为例,目前,市面上共有四大类:燕窝、红心、黄龙和白心。遂溪县杨柑镇把重点放在种植燕窝果上面,从技术上着力,打造水果优品。同时,围绕火龙果主导产业,遂溪县大力推动火龙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进行“生产+加工+科技+品牌(营销)”全产业链升级。 研发水果新品、开展冷链物流、完善市场营销、进行精细加工……水果产业不断完善体系,不仅实现了百姓的“水果自由”,也让乡村振兴工作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