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澎 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已经形成初步成果,提出了“两洋南拓、两江东进、老城提质、极点示范”的空间发展方针。这是20多年来第一次对影响深远的“八字方针”的重大调整。 广州城市空间布局的发展,2000年是一个里程碑。当时《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提出“南拓北抑,东进西联”,后改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还加上了“中调”。这“八字方针”可以说影响了广州城市空间格局发展走向20多年。按当初领导和专家的说法是“搭建起了广州现代化城市的骨架”,而2000年前后开工和开通的地铁1-4号线基本上贯穿了“八字方针”的思路。尤其是延续了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东南方向拓展”思路,南拓到南沙,东进到萝岗。2005年正式设立南沙区和萝岗区是这一思路的具体体现。 提出“八字方针”时,广州在全国率先实行“概念规划”。后来,全国很多城市都提出类似广州“八字方针”的概念。如贵阳的“北拓、南延、西连、东扩”等。但是,面向2049的战略规划做得最早的却是北京、佛山、武汉等地。如佛山2049远景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超级城市”概念,得到广州的响应,为“广佛同城化”描绘了一个愿景。 “两洋南拓、两江东进、老城提质、极点示范”的空间布局设想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提出的,而且,广州新中轴线和CBD已经形成并完善,第三中轴线也开始拓展。这些因素的影响十分明显。 首先,从“两洋南拓”来看,“狮子洋-伶仃洋”出海口轴线,显示了广州南拓要发挥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的作用。其中,南沙通过深中通道支线更多地深入到伶仃洋;番禺通过狮子洋通道打造莲花湾区,使广州都会区与大湾区的主体“黄金湾区”更为融合。规划和建设中的“一号公路”(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将大大提升广州主城区对大湾区的辐射力。 其次,从“两江东进”来看,“珠江-东江”拓展高质量发展带,连接起广州制造业的两大主战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而且通过东部中心(东部枢纽)将东进延伸到增城,进而发挥辐射珠江口东岸的作用。 再次,从“老城提质”来看,更多是“中调”的升级版。一方面继续抽疏老城区人口,另一方面,通过“旧改”全面改善老城区的城市功能和居住环境。同时,让老城区为市民“留住乡愁”并焕发新活力。 又次,从“极点示范”来看,这可能是完全跳出原“八字方针”的战略棋子布局,力图带动全域繁荣。关键是把“极点”当作“棋眼”,也就是“一带一轴、三核四极”中的“极点”。目前来看,“极点”是“十六字方针”中最有争议,也是最有想象空间的地方。珠江新城是当仁不让的核心极点,万博商圈、白云新城是次一极的极点,东部枢纽(中新知识城)、花都黄金三角、广钢新城(广钢、广纸、广船金三角)、蕉门河核心区(明珠湾)等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总揽新“十六字方针”,基本上是在珠江高质量发展带和城市老中轴、新中轴、活力创新轴坐标体系上做文章。传统的自然地理因素“云山珠水”坐标系,依然对超大城市有影响的是珠江内外航道,未来在外航道上可做的文章更多一些。传统的、新建的、规划的三个南北轴线与珠江相交,梳理出广州城市空间基本轮廓。三个轴线都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如白云新城可以看作老中轴的延伸;海心沙外扩范围、万博商圈可以看作新中轴的延伸;莲花湾、明珠湾可以看作活力创新轴的延伸。因此,地铁、高速公路和快速干线应该更多地把这些轴线串联起来,发挥未来城市空间指引作用。 新“十六字方针”是对旧“八字方针”的继承,也有一些创新。基本方向是沿珠江走向海洋、融入大湾区。三大轴线更是把广州导向东南方向,这是广州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战略方向的延续,也是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发挥更大龙头作用的使命和担当。 (作者系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
-
即时新闻
广州新“十六字方针”系对旧“八字方针”的继承与创新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8月07日
版次:A04
栏目:首席评论
作者:彭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