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或找到了癌细胞的“生死开关”
《自然》杂志旗下的《细胞死亡与分化》杂志最近的一篇论文称,今年10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小组确定了在“CD95受体”上一个可导致细胞死亡的关键表位,它可以导致癌细胞死亡。这种触发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新能力或为未来治愈癌症打开了一扇新大门。
CD95受体,通常又被称为“死亡受体”,一旦被激活,就会释放出导致细胞自毁的信号。也就是说,它们会触发肿瘤细胞自发性的程序性死亡。
这一发现提供了一种新的癌症治疗办法。
太空胚胎实验为人类在外太空繁衍探路
科学家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了小鼠胚胎实验,作为这项最新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种用于解冻和培养胚胎的装置,以便宇航员更容易开展实验。
近日该研究有了新消息,相关研究人员称,在微重力下小鼠胚胎早期发育正常,没有显示出辐射暴露造成DNA损伤的迹象。这表明,重力不会影响哺乳动物胚胎的初始分化,并可以在太空环境中茁壮成长。下一步,科学家将计划探索在微重力和太空辐射下胚胎发育后期以及分娩情况。
接下来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微重力、辐射、生物钟紊乱等可能对胚胎发育和分娩产生的影响。此外,还需要对胚胎的基因表达、细胞分化等微观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太空环境对胚胎发育的潜在影响。
这一发现让我们期待,或许人类今后能在太空安全繁衍。
我国研制出首台紧凑型加速器质谱仪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近日公布消息,科学家们已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紧凑型加速器质谱仪(AMS)。这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核分析设备研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为加速器质谱仪的高灵敏分析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速器质谱仪主要应用于微量元素分析、稀有粒子探测、微量长寿命同位素分析等极为重要的研究,可实现极微量核素的高灵敏测定。基于其在天体物理、环境变化、海洋资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加速器质谱仪小型化、紧凑化,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该装置的传输效率和测量灵敏度均通过了实验验证。接下来,研究团队将继续深入开展加速器质谱仪新装置、新技术研究,进一步推进高端加速器质谱仪国产化进程。 (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