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读书万卷不足贵,心系天下方为真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11月20日        版次:A08    栏目:堂上作文(本栏目与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    作者:商熠晨、吴婕莹、钟翠婷

     图/视觉中国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400多年前,孔子的弟子曾子承老师之思想,对读书人提出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200多年前,儒生杜甫虽身处困顿却仍大声歌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前些年,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却对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忧心忡忡。他说:我们的知识青年们正越来越多地成为“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和学识”,但“一己利益却逐渐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学生习作】①

  

  满腔热爱,须与天同责

  □商熠晨 广州市真光中学高二(16)班

  

  推开孤城万里,不见春风吹度盛世几千载;听凭朔风卷尘,唯见大国风雨不动安如山,何也?抛弃利己之私而与天下同责得之。

  书生意气,需挥斥方遒,以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从古至今,大国中华之有志读书人,皆以天下为己任,庇护他人,发展文化。儒生杜甫虽身处破旧茅屋仍心系天下,吟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心声;《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亦抒发了对同胞之关爱,以卫国护民为职责的心志;清华听障学子江梦南,以自身实际行动为听障群体谋求福利,为学术文化贡献智慧……正是无数像他们一样舍小利、顾大利的有志之人,一点点筑起了中华大国之脊梁,为国家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力量。满腔热爱,须与天同责,任重道远,愿大庇天下。

  鲁迅先生曾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不必等候炬火。”无数勇士践行了这份发光之使命。陈延年本可免于死亡,但他为大义,甘心光荣赴死,为国捐躯;保尔·柯察金本可安心养病,但他仍奋力写成著作,激励人民的革命事业;谷爱凌本可在国外过得舒适安逸,她却心怀祖国,以中国运动员的身份为国争光……他们都以满腔热忱,不惜任重道远,为国贡献。

  一己私欲,不可行稳致远。正如一片树林,若没有了一棵棵树接受风雨,那这片树林,便成了没有风声、鸟声的“死林”。近年来,知识青年们似乎越来越多地成为“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做事先考虑利益,失去了应有的“天下”之心。设想一下,若是今后人人都如此,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还可能有发展吗?

  既知如此,我们更当抛弃利己主义,与天下同责,以自身实际行动,为社会与国家贡献力量。与天同责,与民同心,我们才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开辟出一片净土,才能拿起指点江山的墨笔,提起英雄曾当百万诗的利剑,喊出那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唱出那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学生习作】②

  

  摒弃绝对利己,胸怀天下人与事

  □吴婕莹 广州市真光中学高二(16)班

  

  “士不可以不弘毅”“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生活在一个紧密相连的社会中,我们应摒弃绝对利己,胸怀天下人与事。

  精致的利己主义是美丽的盛装包装下的“私心”。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谋取私利,并非出于对社会、国家大事的关心,对他人的关怀。这种绝对的利己主义,最终无疑会造成全社会的漠然、冷酷——没有人愿意真正为社会、为国家的建设而付出。

  假如没有张桂梅在云南深山中,带病坚持创办女高,那些渴望走出大山获得知识的女孩该怎么办?假如没有乡村小学音乐教师邓小岚将美好的音乐传播给一群一开始连普通话都不标准的孩子,还会有登上北京冬奥会演唱希腊语歌曲的合唱团吗?人人都绝对利己,便无和谐社会。

  胸怀天下人与事,这种情怀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无数仁人志士的追求。

  于敏在物理科研方面即将取得成果时,选择了放弃,隐姓埋名转向研究核武器。于敏的选择便是胸怀家国之心,并非为谋取功名或但求一己之利;袁隆平在试验田被毁、杂交水稻研究备受外界压迫时,仍选择继续研究,他也是胸怀天下,是有责任、有担当之人,并非一心只为取得奖金或荣誉。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如果没有他们,或许就没有我们如今幸福快乐的生活,没有这样和谐友爱的社会,没有飞速发展的科技,没有稳步向前、富强、民主的国家。

  远至先秦时期,儒家便提出“仁以为己任”的思想。唐朝诗人杜甫面对硝烟四起的破碎山河,仍在关心“天下寒士”。今天,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正值塑造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胸怀天下人与事”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给予身边同学、朋友、亲人关心与关怀开始,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动开始,如此,当人人都“胸怀天下人与事”,必能如沐春风,风乎舞雩咏而归。


  教师点评

  

  这是一道很好的“教考衔接”的作文题。

  第一段的核心信息是“儒家曾子对读书人提出要求”,具体的要求是如何理解《论语·泰伯》中的这句话,然后教考勾连——怎么理解?题目的难点在于对读书人的要求是“士”“弘毅”,因为“任重而道远”,那读书人要具有怎样的责任感以及身份认同?

  材料第二段的核心信息是儒生杜甫困顿之中写下的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身己困顿VS大庇天下寒士,解读杜甫是怎样的一个读书人?难点在于,如何梳理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关系?求同?求异?还是其他?

  第三段的核心信息是教授对当代大学生现状的担忧。究其原因,可能是大学生越来越多地成为“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所作所为全部是围绕“一己利益”,那么怎么看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价值观?其难点便升级为第三段与第一段、第二段又是什么关系?

  两位同学都能够很好地解析材料,提炼核心观点,并在行文中紧扣材料,尤其是将古今结合起来,有对比也有分析。两篇文章论据也都比较充实。论证分析中,层次清晰,叙议结合,写得很有条理。

  (广州市真光中学教师 钟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