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的南海探索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12月07日        版次:A05    栏目:    作者:张闻

     桂城“龙船漂移”文化名片带旺了社区文旅产业 王维家 摄

     南海区通过举办大地艺术节激发村民文化自觉。图为艺术节上一名村民向游客介绍当地文化 南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文/张闻

  

  12月4日,佛山市南海区文艺家驻村计划启动仪式在狮山镇璜溪村举行。桂城街道江南名居社区、九江镇石江社区等代表全区首批22个试点项目,与南海区美术家协会主席曹钟兴等进驻的文艺家举行签约仪式。根据计划,佛山南海将用3年时间,推动文艺家驻村计划基本覆盖各镇(街)村(居),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形式促进乡村群众提升美学修养,提高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文艺家驻村,正是佛山南海试图通过文化赋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尝试。作为岭南广府文化的核心起源地,佛山南海文化资源丰富。在12月6日下午举行的推进“百千万工程”暨深化基层治理现场会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明确提出,要聚力文化赋能,持续推进文化高质量发展,让文化渗透城乡建设、融入群众生活。

  

  风口

  县镇村迎来文化发展新机遇

  

  南海,始皇郡、隋帝县,面积1071.8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5.5万,下辖7个镇(街),292个村(居)。改革开放以来,南海人以勤劳刻苦、敢饮头啖汤的精神,走出一条区别于广深的工业化之路,被誉为广东“四小虎”之一。截至2022年,南海区GDP 3730.6亿元,多年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二位。

  如果说,工业化早期南海的崛起得益于“六个轮子一起转”的“大干快上”;如今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南海的另一张名片——文化,将成为今后这片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南海在文化领域同样有无限潜力亟待挖掘。南海是岭南广府文化的核心起源地,孕育了龙舟、醒狮、武术等独特的岭南文化。与此同时,乡村作为早期人类活动的聚居地,优秀传统文化大多依附于乡村。如今,面对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文化赋能培育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既是文化承载的使命,也造就了文化产业腾飞的风口。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南海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943.8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2.38亿元,同比增长16.8%。南海在文化赋能上牛刀小试,已取得不俗成绩。

  “通过文化赋能实现乡村振兴,也是南海实现县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的最‘关键一招’。”从事乡村振兴研究工作近20年的广大乡创产业研究院院长邹志雄长期观察珠三角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他表示,相比起广东大部分地区,南海的乡村具有独特性。从经济层面看,南海的乡村普遍已经“富起来”,如果能用文化赋能基层治理,不仅能打造岭南风情浓郁的文化品牌,更能“春风化雨”培育村民的文化自觉性,让文化赋能润泽县镇村的高质量发展。

  佛山南海早已预见到文化赋能蕴含的巨大能量。2022年11月,南海区召开文化发展大会,将构建“三带三区”文化发展新格局,全面实施“城产人文水上南海”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岭南水上名城。

  

  实践

  文化赋能焕发社会文明新气象

  

  今年10月,南海区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本次南海高规格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更为南海区利用政策叠加效应为文化赋能创造最有利环境提供了难得机遇。

  12月6日下午,南海区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暨深化基层治理现场会召开。会议对近年来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和基层治理改革工作中涌现的一批先进典型进行表彰。此外,会议上,区委组织部、宣传部、狮山、里水等单位汇报了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成效,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在南海的一线实践中,通过文化赋能、美学赋能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不少基层单位都已经有成功案例。例如,丹灶镇良登村通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培育乡村经济新业态。据悉,该村通过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田园康养等现代都市农业业态,布局仙岗民宿群落、陶醉银水湾等项目。以“城产人文水上南海”建设为契机,推进江心岛绿化美化彩化,发展金沙户外休闲运动岛,打造出河清水清景美人和的文脉、绿廊。

  与此同时,桂城街道叠北社区通过龙船文化赋能,打造村居文旅产业链,“龙船漂移”文化名片带旺了社区文旅产业,激活文化消费新活力;九江镇水南社区以庄园经济社为试点,积极发挥在地艺术人才、党员群众、热心乡贤和社会团体“四类力量”,通过底色亮化、墙绘涂鸦、宅院活化、植物美学“四种方式”盘活改造一批旧屋,提升农房风貌165处,绘制主题墙绘20幅,底色亮化1240平方米,建设美丽庭院105个,美化提升乡村风貌。

  “(百千万工程)聚力文化赋能,焕发社会文明新气象。要持续推进文化高质量发展,让文化渗透城乡建设、融入群众生活。”顾耀辉表示,在推动“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南海区一方面要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更好发挥文化艺术在传承文化、丰富群众生活、培育文明乡风、发展农工文旅方面的独特作用。大力挖掘传统文化,用好醒狮、龙舟、功夫等传统文化符号,打造有特色、有故事的城市IP。同时,南海要发挥美学赋能作用。大力实施文化涵养、科学素养、美学修养“三养”提升行动,让乡村靓起来、活起来,让村民在艺术熏陶中不断提升审美自觉,营造舒适干净的生产生活环境。

  

  建议

  走推动广府文化新发展“南海探索”之路

  

  文化赋能探索“百千万工程”新道路,南海一直在行动。当天的现场会上,南海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以《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指出,南海将从政策引导、智力支撑、科学规划、文化引领、艺术赋能五个方面支持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工作。

  其中,南海区出台《深化乡村文化振兴创新推动基层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创建广府文化(南海)生态保护区;活化松塘村6大古建筑、古祠堂,创新打造青少年研学样板,开展乡情教育,增强文化认同。在构建人才体系方面,南海区实施新乡贤选树计划及南海文艺家驻村计划,培育本土文化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村民文化素养、美学修养、人文涵养;南海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整合资源开发乡村特色旅游产品、推动岭南文化lP焕新“出圈”,包括组建南海狮团,推广《醒狮操》,投资以南海醒狮元素为主题创作的动漫电影《雄狮少年》,发布“南海龙堂”IP,举办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推动传统民俗融入生活等。“南海将扎实做好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和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工作,为建设文化强省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示范省作出南海更大的贡献!”南海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对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满怀信心。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既是对发展动能的导入,也是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贡献。”对于南海的部署,邹志雄表示,南海正在探索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之路。他建议,要真正实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地方政府的引导尤为重要。“文化赋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需要时间的沉淀,在这个过程中,一是要保证文化导向不能被商业化带偏,坚持在乡村输入符合时代特征的主旋律价值观;二是要改变目前部分地区重建设、轻管理的做法,通过微改造而不是大拆大建来呈现乡村本来的韵味,给游客带来真正的精神享受。长远规划乡村文旅产业,才能让乡村的产业与面貌得到建设与维护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