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AI应更多赋能生活 无效创新不该太多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1月11日        版次:A09    栏目:财经辣评    作者:戚耀琪

  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 戚耀琪

  

  1月9日至1月12日,2024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举行。这场号称“科技界春晚”的展会,成为行业内及消费电子市场的关注焦点。在其几大看点中,就有人工智能与硬件设备的结合。这样一种结合目前大量出现在家电和汽车两大领域。不过,关于创新的实效性,是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也是业界需要进一步深思的地方。

  比如,三星将会推出2024款的AI冰箱。这款冰箱里面安装了智能摄像头,可以随时监控食材。他们还研发了“Vision AI”技术,用100万张食物照片训练了AI模型,可以识别33种食材。有了摄像头和AI模型,就可以实现“图像到食谱”功能了,也就是识别食材之后推荐菜谱。他们还开发了Food AI应用程序,声称可以结合用户的健康档案来分析用户信息,根据健康偏好来定制膳食计划。冰箱表面还有一个32英寸大屏,显示冰箱食材,还能用三星手机投屏,或者看YouTube视频。

  用AI赋能家用电器,这是传统智能家电的一个提升,目的还是为了给消费者节省脑力和时间。类似三星AI冰箱的这种设计,前提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消费者基本无脑:买回来一大堆东西,根本不知道怎么料理怎么吃。这个符合现实吗?消费者在购买食材的时候,难道不是精挑细选,心中已经有大致的目标和吃法吗?眼下,冰箱把自己看成是货仓,然后教你怎么料理,这就属于一种“无效创新”。何况,用手机AI应用对着购物单扫一下,就能跳出成千上万的食谱组合并附带视频,难道不比买这么一个不能移动的手机牌冰箱更加灵便?

  增加硬件成本、增加消费者学习时间,这还不是最致命的,关键是创新者总是想改变、创造而不是顺应广大用户的生理习惯。出色的设计,是不必用户学习的。用户只要感官正常,能认识基本符号,一看就懂,顺手能用。设计应该是隐藏自己、融入习惯中的。

  汽车设计也是如此,去年年底,国内一批新能源车纷纷上市。无一例外,都是继续主打超宽、超长、超多、超清的大屏。在“卷”屏幕的当下,这些升级似乎成了唯一正确的跑道。大屏和多屏的设计,对于满足车内多人个性化需求确实有其价值。试想一下,车上坐满7个人,就有7块以上的屏幕,提供给7个人独立沉浸式看电影还互不干扰。坐私家车就像坐民航飞机一样,全家人出游变成7个独立身体的出游。灵魂各自神游,远方风景不如眼前屏幕,身边亲人不如屏幕中人,屏幕还和每个人的手机无缝对接,绝对私密。更有高达百万元的某品牌,直接就在每个椅背挂一块大屏幕,对个人的侵入和诱惑无所遁形。这就是把屏幕吸引做到极致,把娱乐做到最个性化的后果,然后,还叫“移动的家”。

  AI创新本来是要解决难题的,但是对难题广泛性的识别却很容易陷入误区。因为生活中大量的难题本来就是思路和理念导致的。因此,高明的科技创新和AI应用,应该关注的是对思路的解放,而不是对所见难题的解决。比如小孩子抢屏幕遥控器,那么就多一块屏幕解决资源问题;按键控制不够自由,就加上手势控制,就要学习手势。这些本质上都是加法,和传统的制造-供给思路并无二致,何必冠以创新之名。试想,如果能最大程度地克制屏幕的泛滥,让车辆与外部真实世界智能交流,比如按卫星定位适时提供所在区域的当前风貌、历史沿革、人文故事,难道不比把孩子交给屏幕要好很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