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牛津大学预录取出炉
上海广东北京继续领跑内地

广东学子谈申请经验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1月16日        版次:A12    栏目:    作者:王沫依、孙唯、黄若琳、张秋

     牛津大学 图/学校官网

    洪逸伦

    黄语桐

    Angela

  

  文/羊城晚报记者 王沫依 孙唯 通讯员 黄若琳 张秋

  图/受访者提供

  

  英国牛津大学日前发布了新一轮申请季的预录取通知。据统计,目前中国内地已经斩获约170封预录取通知。其中,上海、广东、北京继续位居前三。在广东,深圳国际交流书院、广东碧桂园学校、广州外国语学校国际部、ULC剑桥国际高中、广州市斐特思学校、广州耀华国际教育学校、万科梅沙书院、珠海一附实验中学等均有斩获。

  其中,深圳国际交流书院2024届毕业生中有16位同学获牛津大学预录取,继续保持中国地区牛津录取第一。广东碧桂园学校在本次的预录取中再次斩获5枚offer。据统计,该校截至目前已累计收获38枚牛津大学录取。而今年迎来第一批毕业生的广州市斐特思学校成功收获一枚牛津大学预录取,成为本次牛津预录取中的黑马。

  记者了解到,牛津大学本科课程的入学竞争非常激烈,通常只有大约3300个名额,但2022年有超过2.3万人申请入学。牛津大学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约有46%的学生是国际生,来自中国内地的学生为1756人,是除美国外的海外第二大生源地。

  怎样才能收获牛津的青睐?学习和申请中有什么技巧?记者联系到了三位有所斩获的学子,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录取经验和心路历程吧。

  

  广东碧桂园学校洪逸伦:

  做和专业相关且自己喜欢的事

  录取专业:物理

  

  牛津大学的录取并不充满“玄学”,以我申请的物理专业为例,想被录取只需要做好两件事:笔试和面试。其中笔试主要是看数理基础,而面试则会考察你的热情和学术潜能,总的来说就是看你的硬实力。与硬实力相对的还有软实力,也就是所谓的背景提升,比如竞赛和微科研。不少同学在此投入大量时间,随波逐流做各种活动,但最终会发现它们录取的影响微乎其微。那么在申请之前到底该做些什么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做任何你喜欢的事,只要跟你的专业有关就行。

  不用以完美的背景为目标,而是要从自己的喜好出发。比如喜欢阅读的同学可以就多看看大学水平的书,通过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也是对硬实力的提升,这跟参加竞赛其实殊途同归:牛津大学并不看重你获得了什么奖项,但你在准备和参加竞赛的过程中所提升的学科思维,恰恰是最后在入学笔试和面试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同理,申请大学的文书也不必写得非常夺人眼球,比如我的文书就只是平淡地将我阅读时对物理学的思考写下来,写出真实的自己就好。

  申请季里做好两件事:在笔试前做几套往年真题保持手感、在面试前与老师或同学做几次模拟面试,确保状态在线并发挥出正常水平。

  

  广东碧桂园学校黄语桐:

  打好基础的同时多看书

  录取专业:化学

  

  我觉得除了自己专业的学科,其他的就跟着学校老师走就好。专业首先要打好基础,之后才能往上走。我参加了一些相关的社团,比如说化学竞赛课和化学培优课,同时也可以在完成现阶段的学习后预习下一个学期的内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经常鼓励自己,如果做对了一道认为有一点难的题,我就会在作业本上写“棒!”,这样其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积极的态度。

  我会督促自己看一些课外的书籍,之前找了几本哲学书来看,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我的心态有很大的帮助。

  在准备面试时,我把这个过程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knowledge building(知识建构),还有一个就是模拟面试。我的建议是11月之前可以更多精力集中到knowledge building,11月之后更多精力集中在模拟面试,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每次模拟完也要记得总结笔记和复盘。

  面试其实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过程,教授不会期许你每个问题都会,他们想看你遇到不会的问题是如何思考的。一时间想不出来也不要紧,有时候是可以反问教授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再得出结论,重要的是一定要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说出来,既可以为自己的思考留出时间,也可以和教授增加互动性。

  最后,申请有时候也是有运气因素的,毕竟学到的东西永远都是自己的,就算这次面试没用到,但是对接下来大学的学习一定是有帮助的。一纸录取远证明不了一个人的价值和历年的努力,所以就算申请不如愿也千万不要否定自己,努力过就没有遗憾了。

  

  广州市斐特思学校Angela:

  多花时间在学科方向上

  录取专业:物理,本硕连读

  

  在学校里我们的学习时间通常为“6+6模式”:6小时正式课,6小时自主规划学习(含2小时课外拓展活动课、2小时晚自习与2小时寄宿生自由活动)。这种学习方式特别适合我。

  在学习英语方面,对待新的单词或短语时我会思考如何在实际语境中应用,理科学科的学习中,我会注重主动检验逻辑自洽性,同时努力寻找可能存在的反例。我还有阅读不同教材的习惯,通过比较不同教材之间的异同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同一知识点。

  数学学科的话,我习惯每当学到一个新的数学工具要主动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其他场景中,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我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学完了A Level数学与进阶数学,获得了AS阶段A的成绩。在今年的美国数学竞赛AMC赛事里获得了全球优秀奖,并获邀参加美国数学邀请赛AIME。物理老师前后给我做过19次面试和模考,还辅导我参加了BPHO(ROUND 1)物理竞赛。

  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掌握自己的学习和申请节奏。特别是在申请像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这样非常看重学术深度的学府时,我建议花更多时间在自己的学科方向上,并提早开始学习大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