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羊城晚报记者 侯梦菲 实习生 张柏林 图/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每一次代表履职,都是一次学习。”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茂名化州市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廖志略用“收获满满”来总结自己过去一年的代表履职工作。 3月3日,廖志略带着精心准备的建议和调研收集的民意赴京参会。“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和新农人,今年我将更多关注和关心乡村产业振兴和欠发达地区交通建设方面的问题。”廖志略说。 挖掘产业优势,推进乡村振兴 2015年,从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毕业后,廖志略选择返回家乡,从事化橘红的种植工作,当起了“新农人”。“我从小就和外公一起种植化橘红,很想为家乡的化橘红发展做点工作。” 9年多的时间里,廖志略和当地果农在一起,深入田间地头,潜心研发化橘红优质种苗和种植管理技术。在他的带领下,当地果农复管、新种超过5000亩化橘红。 为了让更多人更好地了解化橘红,廖志略通过翻阅资料、广泛调研,收集关于化橘红产业发展的真实故事,深入挖掘化橘红的历史文化和功能效用。为了讲好化橘红的文化故事,他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宣传化橘红的传统制作技艺及文化,带领团队创作了“化橘红工艺制作”等一批短视频作品获得大量关注,展示了化橘红非遗传承的独特魅力。 通过拓展线上直播和销售渠道,近三年来,他累计销售超过100万份化橘红,带动社员销售超过7000万元。线上直播售卖化橘红,不仅直接带动超过3000户果农增益增收,还吸引了大量人才来到乡村发展化橘红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今年他计划在广州市开设化橘红的运营展示中心,让化橘红这个土特产变成打开当地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 “我深知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吸引高素质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创业的同时,廖志略经常以“新农人”的身份开展公益宣讲,号召当地青年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发声。 继续推动化橘红列入国家非遗名录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廖志略将目光放在化橘红产业上。如何将“小特产”转化成“大产业”,真正让乡亲们搭上乡村振兴的快车,是廖志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去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廖志略提交了“关于加快化橘红食药同源物质目录申报,助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建议,建议加快推动化橘红食药同源申报工作。这份建议也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回应。廖志略告诉记者,目前的化橘红药食同源已经有了显著的推进。 今年全国两会,廖志略从家乡带来了三样东西参会:一块化州的泥土、一枚化橘红果、一张化州橘红的书签。“希望通过我们化州独有的土质资源,大力发展化橘红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带领乡亲们走向幸福生活。”他说,今年他将继续提交相关建议,推动化橘红中药文化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同时,加快推进化橘红药食同源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