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俊渠 林桦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2024年1月,在上海举办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以“数字教育:应用、共享、创新”为主题,围绕教师数字素养与胜任力提升、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数字教育评价等议题展开讨论,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和教育变革的有效经验。随着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孪生、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发展,数字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改革所向。因此,数字赋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动力和契机,积极探索数字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质增效的有效举措,也是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发掘数字教育内涵,多视角凸显思政教育新理念 数字赋能之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准确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价值引领,凸显育人理念,切实增强育人实效。 一是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本质。当前“00后”大学生群体是数字时代“原住民”,在推进数字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时,以大学生为主体,结合当代大学生所具备的数字素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规律,充分借助数字化技术,分析大学生的品格倾向、学科兴趣、学业达成度及价值取向等,勾勒大学生“精准画像”,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把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数字教育体系,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润育时代新人。 二是正确看待技术逻辑与价值引领的关系,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融合。数字赋能之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大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及价值认同。促进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以数字技术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技术支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和厚度。 三是努力破除“信息茧房”和“信息孤岛”壁垒,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和能力。通过专题培训、讲座、交流研讨等方式,增强教师的数字思维和数字技术素养,提升教师的信息筛选与分析能力、技术工具运用能力和数字资源使用与开发能力。此外,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协同互助、议题互动、专题教育、开设选修课程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数字意识和信息意识,强化道德约束,增强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辩证、理性、科学应对数字技术,遵守数字技术的伦理,防范数字技术隐私问题,增强大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数字技术运用能力和数字化学习能力。 挖掘数字教育功能,多维度探索思政教育新范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数字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聚焦在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维度,不断挖掘数字教育功能。 一是在教学资源维度上充分挖掘数字教育整合共享功能。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运用数字资源,结合课程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加工与开发,形成数字教学资源库、数字教学案例库及课件库等,使思政课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丰富。同时,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充分利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的名师课程、精品课、思政金课、名师工作室等数字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数字赋能之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利用高效、优质、丰富的平台资源、课程资源、教学资源,构建“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学习环境。 二是在教学方式维度上,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高校思政课教师借助腾讯会议、雨课堂、学习通、易班等网络应用平台,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即时互动、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图片、视频、音频、角色扮演、闯关游戏、情景剧演绎等形式,增强课堂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数字化视图,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知识图谱,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体系和知识逻辑;借助现代数字技术,构建“课堂+线上”“教学+自学”等方式,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模式,以递进式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借助数字教学平台,呈现小步调、模块化的学习资料,凸显支架式教学的优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高校及教师通过数字孪生、元宇宙、VR、AR、MR等数字技术构建多元、立体、虚拟的场景,构建跨时空历史互动,促进学生进行沉浸式体验,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三是在教学评价维度上,发挥数字应用功能提升评价实效。高校思政课教师借助数字技术,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面评价,促进评价的多样化、动态化,并依托数据采集与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行为、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情况,提高教学评价的实效性。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结合教学平台或系统的反馈情况,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学生的在线测试和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因材施教,进行精准化学习指导。 拓宽数字教育场域,多渠道构筑思政教育新样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思想引领、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育等。数字赋能之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多渠道进行探索,构筑智慧高校思政育人新样态。 一是立足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注重实践教育功效。数字赋能之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识与价值的统一。通过教师指导、鼓励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思政公开课展示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或“场馆里的思政课”,这将利于大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受泛在的知识,深入理解和感悟党的光辉历程、历史典故、人物事迹、伟大成就等,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此外,教师引导大学生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础上,参加教育部及省级的“微党课”“微视频”“微电影”比赛,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学深学透、融会贯通,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二是充分利用网络思政教育,强化网络育人功能。依托学校易班平台,融合易班优课、党史学习、智慧校园、互动社区等功能,实现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务,教师能更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网络舆论主动权,进行精准教育与引导,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治理功能,凸显智慧思政的教育与管理优势。通过“学习强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青梨派”等平台,加强对思政、金句、时政评论、党史人物等方面的学习,不断增强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三是拓展数字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促进学生发展。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打造以学校官微为主,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快手、小红书等为辅助的数字化宣传矩阵,宣传主题教育、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时代楷模、劳动模范等,传播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数字游戏为载体,探索理论知识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趣味性游戏体验中感受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建党精神,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以校园故事为载体,通过微视频、H5、Vlog等形式,阐述奋斗历程,探索追光之旅,传递暖心故事,提升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能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余俊渠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广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常务副主任;林桦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注:本文系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21VSZ071)阶段性研究成果
-
即时新闻
数字教育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4月12日
版次:A06
栏目:
作者:余俊渠、林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