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

千年文物与闹市商场如何从“共生”到“共赢”?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4月14日        版次:A06    栏目:    作者:文艺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现场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考古发掘旧照

     “艺启千年——南越水闸立体形态创作展”布展现场

  

  文/羊城晚报记者 文艺   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很多人不知道,在地面上遍布古遗址、古建筑的广州北京路步行街一带,地下竟然有一座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遗址,并已经发掘向公众展示,它就是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藏身于光明广场地下一层,是我国首个在公共商业区进行原址保护并面向公众开放的遗址,也是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实现双赢的经典案例。

  2000年,广州城市化建设加速推进,光明广场兴建在即,考古工作者却在该地块意外收获了有关南越国木构水闸的重大发现。是光明广场另外选址,还是将古遗址迁至他处?两者似乎都不现实,“原址保护”是当时政府和文物部门给出的最优解。从此,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与光明广场的命运牢牢捆绑在一起。

  从考古发现到2007年完成原址保护面向公众开放,再到2024年遗址周边展示廊道完成升级后重新开放,二十多年来,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的妥善保护离不开政府机构、文物部门、光明广场、社区居民等多方的努力和支持。

  然而,由于较为复杂的实际情况,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与光明广场虽然做到了“共生”,但距离“共赢”还有不少路要走,遗址的保护和商场的运营更像两条平行线,各自行进,难以相交。如何让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真正成为商场经营的一个亮点,从而反哺遗址保护工作本身,是当下各方盼望推动的事项。

  

  守护:两千年前的水闸至今可见

  

  公元前204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城址就在如今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步行街一带。近年来,随着广州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这三项最重要的南越国遗迹在北京路附近相继被发现。广州城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得到实证,人们对岭南地区的第一个封建制国家有了更具象的认识。

  南越国木构水闸位于当时番禺城西南边,是横亘于南越国都城与珠江之间的大型水利设施,曾起到防洪、排涝、引水的重要作用,一度守卫着南越国都城。

  两千年来,随着泥沙的堆积,珠江岸线不断南移。如今再来到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处,早已看不到水的影子。今天,穿过热闹的北京路步行街,藏有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的光明广场就位于西湖路广百百货大楼对面,与大佛寺相邻。

  今年年初,历时一年多完成展陈升级的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重新面向公众开放。每天上午十时,待光明广场开门营业后,市民游客便可以免费参观这座古老的水闸遗址。

  搭乘电梯来到负一层,记者现场见到,南越国木构水闸被保护在一个巨大的透明玻璃罩内。水闸自北向南,可分为引水渠、闸室、出水渠三部分,南北长19.8米左右。透过玻璃罩,可以看到大量用于建造水闸的松木被保留了下来,它们在泥土里或横放、或竖立,依然维持着两千年前的模样。

  

  尝试:34位美术学院学生为遗址而创作

  

  环绕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本体,周边廊道是与遗址相配套的陈列展示区,它就像一个小型的公共展厅。

  观众在360度参观水闸的同时,可以通过现场展出的图文、出土文物、视频动画等,了解南越国木构水闸修建近日广州城水系变迁的故事。

  近日,“艺启千年——南越水闸立体形态创作展”在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开展,当代艺术与古老的文化遗产在这里相遇。流水的灵动、木结构的巧妙通过一件件艺术作品得到表达。

  据遗址展陈优化提升项目负责人、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展陈宣教部的王斯宇介绍,“艺启千年”展是馆校合作课程成果的呈现,共展出广州美术学院34位学生的23件艺术品,这次展览将廊道的空间充分利用了起来。

  今年春季学期开学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的课程《设计基础》(立体设计)以南越国木构水闸及其文化内涵为主题,指导学生展开创作。

  该门课程由校内外多位老师及专业人士参与教学。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学院教师欧阳莉负责课程总体规划,课程设计之初她提前来到光明广场了解情况。

  “光明广场我去过很多次,但是没想到下面还有一个这么大的水闸。这个空间本身是古与新的交汇,水闸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供学生探索,所以当时我就觉得可以尝试一下。”欧阳莉说。

  课程历时三周顺利结课,上课效果也出乎欧阳莉的意料,“学生们很多都是第一次了解水闸遗址,通过这次课程他们学会了从历史文化遗产中提取元素,逐渐建立立体的空间构象和创作。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尊重、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探究:古遗址如何避免“养在深闺人未识”

  

  王斯宇同样参与到这次课程设计中,她负责考古遗址的现场教学,带领学生们深度了解遗址的文化内涵。她表示:“通过这次展览,我们看到了当下最有活力的这群年轻人,如何认识和表达文化遗产。他们来到遗址寻找灵感,创作的作品又回到遗址展出,并且在这里不断形成新的对话。”

  “保护本身不是目的,它是要服务于个体和集体的幸福。”2022年7月,受广州市文物局委托,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继续对遗址本体进行养护的基础上,着手对遗址周边廊道进行展陈提升。

  作为老牌商业广场,光明广场的人流量一直以来并不算大。自从接手展陈提升项目后,王斯宇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走近、看懂水闸遗址,在为商场带来更大人流量的同时,也能反哺遗址、公众。“显然,这依靠仅有的一次展览还远远不够。”

  记者现场看到,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所在的商场负一层,文物保护区外还进驻了餐厅、服装店、小商品店等业态。王斯宇认为,它们如何与水闸遗址协调联动起来,未来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她提到,在商场与考古遗址的共生环境下,光明广场未来是不是可以考虑将遗址纳入商场的整体运营规划中,比如引进水闸主题的沉浸式实景游戏,或者举办主题音乐会、汉服活动等,让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真正成为商场的一个经营特色呢?“这些尝试应该需要光明广场、越秀区、文物相关部门,以至多元化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能为水闸遗址的保护利用打开新的局面。”

  

  商场:经营压力下对遗址开发投资持谨慎态度

  

  2006年,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据《文物保护法》《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等规定,广州光明房产建设有限公司为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的保护管理责任人,负责遗址的修缮、保养及安全管理。

  广州光明房产建设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晓晓告诉记者,事实上,光明广场自2007年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开放起,一直承担着文物区的水电、保洁、安保等的费用支出。而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本体的保护部分,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物局)一直委托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

  “作为保护管理责任人,我们承担的责任是尽量保证文物的安全,避免文物遭受破坏。遗址本体保护工作我们不专业,也没有相关权限,就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李晓晓说。

  至于是否计划将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纳入商场的整理运营中去,李晓晓表示:“‘考古遗址+商业’的模式全国罕见,我们当然想盘活文物。但是因为我们本身没有文物工作的背景,且从经营方面考虑,只能寻求文物相关的合作商进行合作。”

  他还提到,在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展陈升级期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多次主动与光明广场沟通后续的运营思路和想法,“他们的想法我们都很赞同!”

  李晓晓说:“未来如果有好的商业合作方案,我们也会考虑合作。但是就商场面临的现实营收压力而言,如果要我们斥巨资进行投资开发,我们目前还是保持谨慎的态度。”

  

  职能部门:保护仍居未来工作首位

  

  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广州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光明广场历年来对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的投入值得肯定,广州光明房产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国有企业,较好地承担了社会责任。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的情况比较特殊,它的保护和利用程度跟商场的经营能力有很大关系,我们当然希望商场经营得越来越好,这样就有更多的经费投入到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上。”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广州光明房产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保护管理责任人,有责任保护和利用好文物。“我们一直督促商场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但事实是,我们只能提要求,而不能强制商场来做。”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

  选择原址保护的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因为受到地下水蒸发的影响,需要长期对遗址进行养护和监测。记者了解到,由于商场方面动力和意愿不足,因此本体的保护工作是由政府出钱,委托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推进。“保护工作一直排在我们所有工作的第一位。遗址是不可再生的,只要保护好文物本体,就能为遗址争取到更多机会。”

  那么,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只能维持静态的保护和展示吗?答案是否定的。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各方形成共识是,首先要增加遗址的曝光度,其次是将宝贵的文物资源与社会共享,让更多的人走进遗址。

  “我们正在促成研学机构和光明广场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吸引更多的人走进遗址,同时也能为商场带来一定经济效益。接下来各方要一起努力,共同做好遗址的活化利用工作。”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