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散文问题的根本在于人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4月14日        版次:A06    栏目:知著    作者:傅修海

    

  

  □傅修海

  

  相较于从小说中读故事、看情节,读散文似乎更多在于听琐事。这些琐琐碎碎的人事物事,连接着他人与自己。但人类的悲欢其实并不相通,这往往可以在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印证。

  以散文集《走月亮》闻名的黄征辉,对散文的理解就是一个“真”字,写真事,说真人,发真情。他钟情于散文,不随大流,不追逐名利,始终认为“文艺作品从不以长短论英雄”。他目光向下,平视人事,也仰望星空,走夫贩卒入笔端是常态,名公大卿也每每自在交游。他的散文多着眼于小人物、小事件,如《三村姑》《金秀妹》《昌华佬》《火焰牯》《汀州佬》等,写的都是身边一些生活在农村或基层的平凡之人,很多都是闽西偏远山村的普通村民。这种“村民化”写作,当然是平民化写作,更是人民化写作。它不仅仅是姿态的平实近人,更是血脉情感的亲切通人。

  谢有顺在《散文的心事》中认为,当代散文的困境,主要是规范太多,不够自由,也不够诚恳,问题在写作的人身上。散文所遇见的各种问题,归结起来都和写作者内心对世界、自我以及对这种文体的体认有关。

  散文就是在便捷与真切的意义上,成为读者共情世界时的优先选择。毕竟,大凡人们准备读一篇散文,无非就是内心存着一点好奇、一点念想,看看作者如何描摹人事,诉说心事。在这个意义上说,散文确实不过就是人事与心事。散文的写作,不仅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多一篇文章,而是要让这个世界多一种腔调。

  散文是小块文章,说的是人事,流淌的是心事,其中有人事,有心事。一言以蔽之,散文笔下要有人,作者心中要有情,有爱。这也是黄征辉散文中所体现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