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卫国解读欧阳山《三家巷》:

年轻人能获得“改变命运”的共鸣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5月03日        版次:A05    栏目:名家说名作·潭映珍品    作者:陈晓楠、孙磊

     刘卫国

     《三家巷》小说手稿修订稿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晓楠 孙磊

  图/羊城晚报记者 梁喻

  

  在浩如烟海的广东文学珍品中,欧阳山的《三家巷》犹如熠熠生辉的明珠,独领风骚。作为一部革命现实主义题材小说,《三家巷》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9年,它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如今,这部作品的全书修订稿原稿珍藏展示于广东文学馆三楼的广东当代文学展厅。

  值广东文学馆开馆之际,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卫国,详解书中的岭南风韵与时代记忆。

  

  描绘了一幅“广东社会风俗画”

  

  小说《三家巷》于1959年8月开始在《羊城晚报》连载。其问世60余年来,不断被改编为电影、连环画、舞剧、粤剧,成为岭南文化的一个标志性“文学母题”。

  该书是欧阳山的鸿篇巨著《一代风流》系列的第一卷,后续四卷《苦斗》《柳暗花明》《圣地》《万年春》于1962至1985年陆续出版。但在不少评论家和读者眼里,《三家巷》是五卷中最引人入胜的一卷。小说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广州为背景,借出身于不同阶层的周、陈、何三家青年的不同成长发展以及三家之间的关系变化,反映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

  “《三家巷》是欧阳山先生的‘怀旧之作’。”刘卫国说。他指出,主人公周炳的经历与欧阳山的人生经历有所重合。“他写这部作品时,已经过了五十岁,怀念自己的青春时代和参与革命的经历。这种心理动机,通常在文学史和新闻报道中少有提及。”他认为,欧阳山在《三家巷》中回忆青春时,还带着一种历史的后设眼光,“因此,《三家巷》能够跨越年龄界限,让不同年代的读者都能找到共鸣。”

  学者蒋述卓曾将《三家巷》称为“广东的社会百科全书”。刘卫国也说,《三家巷》的创作背景与广州息息相关。虽然各种历史资料显示欧阳山是湖北省荆州人,“但实际上他没在荆州生活过,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广州度过的。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广州的风俗民情。”欧阳山以其对广州深刻的理解和敏锐的观察力,细腻地描绘出一幅“广东社会风俗画”。这部作品不仅吸引了广东地区的读者,也让外地人通过它了解到20世纪20年代的广州。

  

  “他是广东本土现代文学的开拓者”

  

  在展厅的数字大屏上,欧阳山的形象赫然位于显著位置,与文学名家碧野、草明并列出现。谈到《三家巷》在广东文学史上的位置时,刘卫国毫不犹豫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欧阳山是广东本土现代文学的开拓者。”

  刘卫国指出,在广东籍现代作家中,欧阳山在创作起步期,得到过鲁迅、郭沫若的赞扬和扶持;他青年时期去了上海,参加左翼文学运动;抗战时期去了延安,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解放战争期间参加过第一次文代会;之后他回到广州,主持广东的文艺工作。“他的创作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广东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进程。我个人认为,他是广东现代文学的‘一哥’。”

  刘卫国认为,一个作家如果想创造文学高峰,应该有创新意识。欧阳山就是从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不断突破自己,才最终推出了《三家巷》。他说:“像《三家巷》这种取材于岭南文化的作品,我觉得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而年轻一辈作家只要努力创新、好好发掘,也一定能写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

  刘卫国鼓励更多年轻人来读《三家巷》,他说这部作品描绘了青春、爱情和革命,正是年轻人关注的话题,他们应该能从中获得“改变命运”的共鸣。“宣传《三家巷》等广东经典之作是我们广东文学工作者的责任。从这个角度来看,广东文学馆的建立、开放就是一次展示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