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迎仙桥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6月13日        版次:A07    栏目:    作者:彭伟栋

  □彭伟栋

  

  小县城有一座迎仙桥。小桥本来稀疏平常,屹立在两端,连接新圩与旧圩之间,却名为“迎仙”,真引人注目。

  传说,迎仙桥建成后,有恶神肆虐,经常风雨大作,周边民不聊生,百姓见状,向上苍祈福,盼望神仙降临,驱邪造福。果然,过了不久,神仙降临,降下甘霖,恶神不敢造次,桥头两岸风调雨顺,故百姓名为“迎仙桥”。虽然是传说,但寄托了民众的美好愿望。

  清代乾隆十年出版的《陆丰县志》记载:迎仙桥,邑南门外新旧两圩间长一十三洞,宋宝祐甲寅知县肖泰夫建。康熙初年为苏逆焚毁后,总兵苗之秀修复。雍正四年,又被洪流冲坏,邑众捐资修筑两旁翼以石栏行者便之。当初,知县肖泰夫以何种眼光才“敢为人先”建起了这座桥梁?雍正四年,当地的群众又是有怎样的公心情怀才筹资重修呢?历史扑朔迷离。

  后来,这座小小的桥梁饱经风霜雪雨,又多次修建。1990年秋至1991年春,再次重建成长52米,宽18.8米的三孔石拱桥,有了现在的规模。如今,迎仙桥两头分别连接迎仙街与大街,交通往来便宜。虽然整座桥没有过多的雕刻,但显得十分简洁明了。两边桥头共有四个龙首,只见精雕细琢的龙首栩栩如生,龙角挺拔,怒目瞪眼,尖牙显露,龙须飘逸,十分威严。桥身设置多条桥柱,整齐有序,柱顶端设置为仙桃状,下盘为莲花托起状,寓意吉祥,是否为迎接仙人而设呢?

  迎仙桥也见证了岭南龙舟的传承。每当将近端午节,陆城各社头总会组织人马扛起龙舟下水,来一场声势浩大的龙舟赛。龙舟下水,不可谓不热闹,随着岸边响起阵阵鞭炮声,一群青年抬起龙舟沿着迎仙桥附近的河岸阶梯,慢慢将船身放下水划船,便功成。龙舟细长,除了船头一人击鼓,船尾一人拖桨外,船身左右两边只能并排二人,整个船身有十多个人。船身外表左右两侧都画着色彩斑斓的神龙,有的仿若神龙摆尾,有的好似飞龙腾空,同时还有形状各异的彩云片片,绕着龙身,更显神秘感,总之栩栩如生。龙舟赛开始,几十条龙舟浩浩荡荡出发,一逐高下,龙舟队员们奋勇划水,鼓声震天,迎仙桥上传来一阵阵吆喝声。

  迎仙桥是古代“陆丰八景”之一,号称“仙桥夜月”。时光荏苒,桥变了样子,周边景象也变了,只能从古人留下的图画来看看。《陆丰县志》有图为证:四拱木桥上百姓脚步轻盈,仿佛驻足观赏夜景,桥下泛起水波,小船徐徐驶来,桥两岸民居林立,错落有致,绿树成荫,想必此刻灯火通明,照亮了两岸和夜空,远处的龙山山势挺拔,一碧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