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温暖的缝补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8月22日        版次:A10    栏目:    作者:蔡秋川

  □蔡秋川

  

  广州老城区麓景路一隅。

  在街道拐弯处不显眼的角落里,有这么一位设摊干活的补鞋匠,夏天撑一把大大的遮阳伞,到了冬天,他则把凳子挪到一处向阳背风的地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一架用得油光锃亮的老式补鞋机,一个长了包浆的破工具箱,里头装有钳子、小铁锤、铁钉、纳鞋用的锥子、胶水、剪子、刀具和一些皮鞋的零部件——这,就是他营生的全部行头。

  从晨曦初露,到夕阳西下,街上行人匆匆。每当生意上门时,补鞋匠总是乐呵呵地接过鞋子,先是轻轻抚摸鞋面,半眯着眼,细细地检查一番。他的眼神瞬间专注、凝重,似乎在与鞋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用心感受它们的伤痕与故事。

  别小瞧区区脚下一双鞋,其“坏”的方式有多种多样:鞋底磨穿、鞋跟挪位、鞋边脱垂、鞋扣脱落、磨损……补鞋匠每拿到一双“坏”鞋,凭多年经验,只消目测一下损坏程度,很快就能报出一个大致准确的修理时长——经常是几分钟立等可取,这时,补鞋匠会麻溜地递来一只供顾客坐着换鞋的小马扎;若工程量较大,则让顾客先把鞋放他这儿,到时候再来取。

  只见他先将线头捻细,穿过针眼。这需要高度的专注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以确保线头不会散开或触弯,但对补鞋匠来说,自然是小菜一碟。待线穿过针眼,补鞋匠便开始修补。他根据鞋子的破损情况,采用合适的针法进行缝合。每一次精准而有力的针线穿梭,都像是在给鞋子注入新的灵魂与生命,动作灵巧娴熟,毫不含糊。偶尔,他会停下手中缝线的操作,执起脚边的小锤子敲击鞋钉,那清脆的声响在空气中回荡,如同细雨轻敲窗棂,轻柔而坚定。一会儿的工夫,原本破损不堪的鞋子,在他的手下恢复了昔日的神采。完工后,鞋子不仅牢靠结实,且细致好看,修补之处更是让人不易察觉。

  除此之外,他还为过往客人擦皮鞋,价钱嘛,通常五块钱一次,对很多广州老百姓来说,这个要价“湿湿碎”。而经补鞋匠精心擦拭后的皮鞋,仿若吸收了阳光最细腻的一缕,肉眼可见地变得既明亮又柔和,轻轻一触,能感受到每一寸皮革表面富有弹性的质感……

  一针一线,一钉一铆,凭着自己实打实的老手艺,补鞋匠细细密密地为老百姓们编织着关于修补与重生的梦。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他不仅修补了鞋子的破损,更修补了人们对生活的记忆与情感。这也成为他延续“匠心”的底气。

  精湛扎实的手艺和童叟无欺的公道收费,是补鞋匠从业多年的“生意经”。久而久之,大家都喜欢上他那儿补鞋。附近很多居民成了他的“回头客”,而口口相传的好口碑,又为补鞋匠引来了不少慕名而至的新顾客——当中也包括我。

  初次见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皮肤黝黑,体格壮实,却不甚“修边幅”。每每路过补鞋摊,我总见到补鞋匠身上那件洗得褪了色的横条衬衫,濡湿了大片的汗渍,当他坐下来,腰间别着的一大串钥匙便发出一阵金属相碰的脆响,暗淡的半皱黑色长裤筒则被他习惯性地卷到膝盖上。

  一旦埋头修鞋,补鞋匠满脸的严肃、满眼的专注,即便在烈日灼晒下,鼻尖已冒出密密的汗珠子,他也顾不得擦。在他眼中,只要手头上有修补的鞋,周围的一切喧嚣与浮躁就都被隔绝在外了。

  平日里,补鞋匠干活时,他那4岁的小孙子就在跟前溜达,一会儿钻进旁边香气四溢的蛋糕店,眼巴巴瞅着点心犯馋;一会儿又跑到墙根挥舞手中的变形金刚,自得其乐。补鞋匠既要顾及眼下的生意,又唯恐孙子的一举一动超出自己的视线范围。有时候两头顾不周全,不免着急上火,于是提高声线呵斥小孙子“回来”。

  我就坐在他摊位的小马扎上,无所事事地静候“立等可取”,不禁和他唠起嗑来:“师傅,您家人也都从老家跟着过来吗?”

  “俺老婆老早就陪俺来广州打工了,喏——”补鞋匠忽然眼睛一亮,往不远处的道路上一指:“她和我女儿现在都在做环卫保洁,平时上班就是负责清扫这条大马路的。政府说了,以后俺孙子在广州上学可以享受公立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指标!”

  提及家里人,补鞋匠饶有兴致地把自个儿心底的话越挖越深:二十年前,他携妻带女不远千里地从安徽芜湖来到广州讨生活。正是补鞋这门得以安身立命的技艺,让他在异乡站稳了脚跟……

  夏日炎炎,太阳渐渐从云层探出头来。不觉间,鞋也补好了。我付了款,站起身来。

  “试试看,还满意吗?走路的时候小心些,可别再让它受委屈喽!”此时,补鞋匠眼神中流露出对这份手艺的热爱与自豪,仿佛每一双经他手的鞋子,都承载着他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

  在熙熙攘攘的麓景路上,这名再平凡不过的补鞋匠也许并不起眼,但他二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谦逊诚实的劳动,于我们这座城市又是不可或缺的。他,以朴实无华的传统手艺,默默温暖着南来北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