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韶关三溪镇:

探索“稻渔综合种养” 撂荒地焕新生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8月29日        版次:A06    栏目:乡村振兴第一线    作者:欧阳志强 刘文丽 邹荣海

     稻蛙养殖促进稻田增收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欧阳志强 通讯员 刘文丽 邹荣海

  

  今年以来,韶关乐昌三溪镇不断改革创新农业发展之路,通过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让撂荒地这块“沉睡的瑰宝”再次焕发生机,粮食增产增收,鱼儿肥壮鲜美,农民增收致富。日前,记者走进三溪镇的稻渔综合种养基地了解情况。

  

  稻鱼共生每亩可增收约5000元

  

  时下,正值稻香鱼肥之季。在三溪镇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生机盎然的水稻与环绕相间的水渠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稻在水中长、鱼绕稻间游”的乡村田园画卷。基地负责人、乐昌市鸿泰种养专业合作社社长罗发鸿正忙着查看前段时间投放的鱼苗蛙苗和鳖苗长势。

  罗发鸿说,通过稻鱼共生,把鱼养在稻田里,稻子的肥料由鱼的粪便来提供,稻子不打农药也不施肥,是纯绿色生态的。稻鱼共生可以增加附加值,每亩可以增收5000元左右。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三溪镇通过创新与政策并行,率先打造了具备当地特色的农业示范基地试点。目前该镇已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600亩,拥有稻鳖、稻鱼、稻螺、稻蛙4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打造高附加值种养示范基地2家。

  

  流转土地引入企业规模化经营

  

  三溪镇副镇长白乐辉介绍,镇政府创新运用土地“预流转”模式,通过村委会将村民的土地流转过来,再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把土地统一流转给企业,再由企业进行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运营,该模式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减少了企业与村民之间的矛盾,方便了当地村民在家务工,实现了承包方、村委会和村民“三赢”局面。

  三溪镇稻渔综合种养是在稻田浅水环境生态系统,选择优良的水稻和名特优水产,运用生物工程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和水稻种植技术开展综合研究种养。为了提升产业价值效益,三溪镇围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行品种与技术并重,积极联系专家给予技术指导,调整农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帮助农民增收。

  白乐辉说,通过“科技特派员”政策积极联系省韶乐农业专家提供技术指导,三溪镇已经建成稻渔生态种养基地和三溪镇稻螺共生示范基地,截至今年6月,累计投放稻花鱼苗2.5万条、鳖苗1.5万只、蛙苗180万尾。

  

  促农文旅融合推动产业链整合

  

  三溪镇还注重产业与文化并强,促进农文旅融合,推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按照“三水两林一带”(即稳定水稻产能、壮大水果产业、发展水产养殖,发展林木经济和林下经济,打造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服务承接地和武江沿岸农文旅融合特色观光体验带)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管理方面、品牌方面的提升,推动稻渔种养基地质量提升、产业提升、面积提升。结合餐饮民宿、非遗文创科普研学等新业态,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白乐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