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德 |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婷 莫谨榕 图/受访者提供 本届广交会上,采购商更愿意按品牌寻找供应商;本土品牌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直接接触海外用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主动融入出海浪潮,从产品出口,发展到品牌和供应链“出海”,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机遇。 从传统欧美市场到新兴区位布局,从把货卖出去到建立海外产业链,大湾区的产业集群正在引领中国企业的出海新范式。近日,以“中国品牌出海与供应链护航”为主题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新知讲堂暨供应链创新论坛在穗召开。十余位中欧教授、校友和校友企业高管从供应链全球化趋势、跨境电商、产能与产业链出海、数字化赋能等多个维度分享了他们的研究、实践和观点,为湾区企业提高海外品牌及供应链运营能力建言献策。中国品牌出海取胜的关键是什么?大湾区品牌海外“掘金”的优势有哪些?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京东运营及供应链管理学教席教授、中欧供应链创新研究院院长赵先德,解读供应链护航品牌出海的新动向。 关键词:速度和韧性 建立“区域化+全球化”的供应能力 羊城晚报:当前,品牌出海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应采取哪些策略来应对挑战? 赵先德:虽然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但全球化的趋势在总量层面依然稳健。就中国而言,虽然在美国进口份额中的占比下降,但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反而上升了1.5%,说明中国的总对外贸易额并未因此减少,我们应对中国产品的全球竞争力保持信心。但是,由于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只是依赖传统贸易渠道,势必会在供应链中产生很多浪费。另一方面,在总量稳健的背后,结构性的变化确实存在。除上述中美贸易的锐减外,中国对欧洲、日韩等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出口也有不同程度下滑。 面对挑战,中国企业当前的应对策略主要有两种:一是用品牌出海替代货物出海,这包括通过跨境电商和社交媒体直接面对海外用户,占领用户心智,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来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措施,实现用更强的盈利能力抵消关税等负面影响的效果;二是将部分国内产能转移至欧美的“友岸”和“近岸”区位(如越南、墨西哥、匈牙利等),通过调整供应网络来更好地延续在欧美的业务。 这两种策略目前都有较多企业实践,但从长远视角看,中国企业需要向作为先行者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学习,建立更完善的全球供应链布局和运作体系。布局方面可能是“区域化+全球化”的:一方面在主要区位市场部署产能来提高当地响应速度,另一方面通过各区位产能之间的配合来提高整体韧性。除产能外,上下游其他环节的布局也是类似逻辑。运作方面则需要灵活配置不同区位和环节的资源,按需“组链”。我认为这应该是中国出海企业持续努力的方向。 羊城晚报:从供应链角度出发,对中国产能出海企业,您有什么建议? 赵先德:我调研过的很多中国产能出海企业,还处在给单个海外工厂“算账”的早期阶段。对于这个阶段的企业,在“算账”时不仅要核算单个工厂的投入产出,也要综合考虑其对供应链网络的影响,如对响应速度、服务质量、供应链韧性等的影响,把账算全。 产能出海的企业还必须提升做好生产和供应链计划的能力,因为在海外生产时一般难以用“加班加点”来弥补计划的不足,国内常见的那些用执行来代替计划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为了保证这点,我建议企业先打好数字化的基础,最好在有了可复制的数字化生产和运营管理能力后,再去海外建厂。 此外,采购体系的再平衡也很重要。产能出海企业要设计好集团采购和当地采购的范围,一般来说,常规物料可以多通过当地采购来降低成本和提高交付速度。 关键词:协同和数字化 供应链能力是支持企业出海的硬功夫 羊城晚报:供应链创新在企业出海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中国品牌要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有哪些关键因素? 赵先德:供应链能力,是支持中国企业出海的“硬功夫”。能否比别人更快更准地洞察客户的需求?基于这些洞察,能否很快设计出打动客户的好产品?基于好的设计,能否进一步做好采购、生产、物流配送等环节,并为客户提供好的服务?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都离不开现代供应链管理能力。 什么是现代供应链管理?就是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 实现这些的基础是数字化。企业需要借助数字化工具和数据分析能力,把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供应链节点的活动协同起来,实现端到端流程的整合和决策优化,使得企业一方面更准确及时地了解全球不同地区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利用全球资源更充分地满足这些需求。 羊城晚报:在您看来,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品牌出海过程中,相较于其他地区的企业,拥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赵先德:我认为有以下优势:第一,大湾区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对外开放窗口,很多企业在传统贸易阶段,就已经积累了为国外市场设计、生产产品的丰富经验,相对其他地区的企业,他们对于国际市场的需求更为了解。 第二,近年来,部分大湾区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比较大,特别重视在产品创新、工艺流程创新等相关技术上的研发,这也使得企业能够设计、生产出不同市场所需要的差异化产品。 第三,大湾区企业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全球物流及贸易流程管理的经验,促使这些企业在面对国际市场机遇时,更有能力去调动各个环节积累的资源和能力。 第四,大湾区在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创业氛围、生产性服务业的完备性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大湾区供应链的数字化程度比较高,有很多的跨境电商平台,这就意味着本土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去链接下游销售的能力是比较强的,能更方便地触达海外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