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领跑式”全国夺冠背后——

匹克球改变了他们人生轨迹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11月15日        版次:A12    栏目:职校探课    作者:崔文灿;郭子扬

     广轻大匹克球教练陈义聪正在指导学生练球

     广轻大师生积极参与到匹克球运动中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崔文灿 郭子扬

  

  匹克球本是国内相对小众的球类运动,但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广轻大”),却成为名副其实的“校球”。28片标准场地、每年近两千名学生学习、国家级比赛“领跑式”夺冠……广轻大匹克球近两年的发展,突飞猛进。

  如今,沿广轻大南海校区校道顺山势而上,两处名为“湖畔球场”“半山球场”的匹克球场地,为这项体育运动增添了几分诗意。从天明到日落,总能见到师生在此挥拍较量的场景。七年前,广轻大将匹克球引入校园,成为全国最早开设此项体育运动的高校;七年后,校内点燃的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问鼎全国赛场。

  

  意外“走红”

  

  匹克球是一种被称为“羽网乒相结合”的球类运动——球拍似乎是放大版乒乓球拍,球网低于羽毛球网,球上则带有镂空小孔。

  挥拍、发球、奔跑,落地、反弹、截击过网……在广轻大球场上,学生们两两一组,打得轻松且专注。匹克球指导教练陈义聪穿行其中,不时点出打法上的问题:如何通过球拍包裹住球、如何保持稳定、如何控制球飞出的速度……亲自示范加之点评的上课方式十分奏效,2022级机器人专业1班的洪生展告诉记者:“老师非常专业,总能够一眼看出我们队员技术上的问题,并能给出针对性的意见。”

  对洪生展和同学们来说,匹克球这项集休闲和竞技为一体的运动,已成为了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广轻大,匹克球这门体育课有多火?教练陈义聪说,每学期,有大约1000人选择这门课,校方不得不安排了25个班,以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一学年下来,累计有2000名学生参与到匹克球课程学习中。

  匹克球这门课的“走红”,是学校始料未及的。七年前,体育工作部将匹克球引入校园,初衷仅仅是希望学生能“走出宿舍”。彼时,放眼全国高校,开设匹克球这堂课的高校都寥寥无几,匹克球课程主要负责人陈义聪老师以探路者的姿态,不仅把这门课程在校内推而广之,还在全国打出了名气。近两年,匹克球在各省市高校“遍地开花”态势下,广轻大依旧接连在各项国家级匹克球赛事上包揽冠亚军,领跑全国。

  

  实实在在“玩真的”

  

  一所并无体育专业的职业院校竞争得过诸多985高校和体育类高校,委实不易,更令人惊奇的是,多个混双冠亚军竟是老师带着选修课的学生打出来的。

  出类拔萃的背后实则并无秘密可言,广轻大匹克球队成绩之所以如此耀眼,是因为他们实实在在地 “玩真的”。很多学生每日从清晨便开始投入训练,直至夜里十点半仍在球场上挥洒汗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过程虽显枯燥,却也充满了欢乐。

  值得寻味的是,一群学生的人生轨迹,也因匹克球发生转变。他们当中很多人,初入学校时,学的本是机电、信息工程等和体育丝毫不搭边的专业,但在毕业之时,却因这门课找到了工作,创造了“大专生也能进名校当老师”的“传奇”。

  广轻大2020届校友李银便是其一。几年前,李银通过一门选修课与匹克球结缘,进入广轻大校队;毕业后,她又在老师推荐下,从原本从事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工作,转变为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匹克球教员,“匹克球打开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帮助实现了自己做教师的理想。”前不久,李银与师妹苏若冰一起,成功拿下李宁杯2024第一届中国匹克球巡回赛北京站的女双冠军。

  2020届校友黄婉婷今年3月,通过了全国青少年体育联合会认证匹克球教练员考核,并收到了横琴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的录用通知书,正式成为了一名匹克球教员,负责带教该校的匹克球训练队。黄婉婷表示,自己希望能够带好横琴体育学校的学生,打造一支像广轻大校队那样团结、有实力的强队。

  2020届校友徐伟焕目前是国家体育总局小球中心中国匹克球工作委员会教练员培训荣誉讲师,曾获2023首届全国匹克球大赛团体冠军、2024中国匹克球巡回赛横琴站混双亚军的好成绩。在校期间,徐伟焕曾担任广轻大匹克球协会的会长,“与广轻大匹克球相互见证了彼此的成长”;毕业后,徐伟焕选择留在广轻大,担任该校匹克球课程教员。不久前,他有了新的工作机会——执教横琴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的孩子们。面对全新的环境,徐伟焕有其自己的决心与抱负。“希望传递广轻大对匹克球的这份热爱,带动更多地区、更多学校参与到匹克球运动中来,体验匹克球精神。”

  

  对话

  

  未来研究出匹克球更多秘密

  

  羊城晚报:匹克球为什么在校内如此受欢迎?

  陈义聪:匹克球是一门非常容易上手的运动,它的规则设计简洁明了,没有过于复杂的程序和限制。对于初学者而言,他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击球技巧以及比赛规则。这种较低的入门门槛使得学生们能够快速地参与到实际的运动当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了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这个项目获得感强。学生们不仅深刻感受到自身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对比赛规则的学习和掌握也让他们在参与比赛时更加自信和得心应手。另外,匹克球作为一项团队运动,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社交和团队合作平台。在参与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们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因为共同热爱匹克球而走到一起。这种积极的社交和团队合作体验让学生们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和温暖,进一步提升了他们对这门课程的评价。

  羊城晚报:广轻大是全国第一所引入匹克球的高校,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接下来,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对于匹克球项目开展的重心将向哪里倾斜?

  陈义聪:目前,我们的课程涵盖了运动素养培养、竞技水平提升、团队合作与领导力培养、竞技心理素质培养、技术分析与提高、战术策略与决策、裁判技能与规则应用以及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体育素养。教学团队成员具备匹克球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我们分工明确,涵盖了技能教学、裁判教学、运动损伤与康复以及数据采集与建模分析等多个领域,确保了教学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匹克球运动,作为新兴体育项目,不仅涵盖体育教学与训练竞赛领域,更是国家体育总局现阶段高度重视并着力推广的小球类项目,在国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自去年起,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积极组织筹备匹克球比赛,大力普及推广匹克球运动,旨在让更多人认识并亲身体验到该运动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赛事组织有效拉动了市场内需,推动了以匹克球运动为核心的产业链蓬勃发展。广轻大对匹克球运动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以体育工作部为核心,成功组建了跨学科跨专业的教科研团队。该团队聚焦于智能化匹克球装备、AI+匹克球与信息系统、AR+VR匹克球模拟训练等多个方面深入开展研究工作,计划产出一系列实用型专利和智能化产品,以更好地支持匹克球教学与训练。此外,学校还致力于拓展校企合作渠道,期望将研究成果回馈社会,为匹克球运动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