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第九届羊城粤剧节圆满落幕,传播覆盖全球45个国家

“大全”付梓 盛会空前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12月01日        版次:A06    栏目:    作者:黄宙辉 文瑶 谢亿明 梁彦兰 梁善茵

     粤剧传统例戏《六国大封相》表演

     广州市南海中学表演《紫钗记·月圆花好》

  

  文/黄宙辉 文瑶 谢亿明 梁彦兰 梁善茵  图/第九届羊城粤剧节组委会

  

  11月30日晚,第九届羊城粤剧节在广州红线女大剧院圆满落幕。本届粤剧节以《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以下简称《大全》)的竣工庆典和“剧目卷”首发式演出作为闭幕演出,展现粤剧艺术的深厚底蕴和创新发展。

  本届粤剧节举办期间,47场展演活动的平均上座率超过80%,粤剧电影新作展映覆盖社区,粤剧嘉年华系列活动更是创新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本届粤剧节的全网曝光量超6500万次,国际化传播覆盖全球45个国家,展现了粤剧艺术的全球影响力。

  

  八年浇筑,《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竣工

  

  粤剧自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其保护与传承工作备受重视。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主导下,广东粤剧促进会承办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撰工作于2017年启动。由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担任主编的编委会,汇聚了粤港澳桂地区及海外的粤剧艺术家和相关机构,对粤剧表演艺术进行追根溯源的挖掘和整理,历时八年,于今年11月完成了这一浩大工程。至此,粤剧已然成为全国第一个系统地完整呈现本剧种表演艺术体系的地方剧种。

  倪惠英介绍,《大全》共分五卷,包含4700多页、540多万字、4000多帧图片、15000多分钟视频和1200多段音频,全方位、翔实地反映粤剧表演艺术的整体面貌,将粤剧近百年来最有特色的表演形式记载下来,构建完整的粤剧表演体系,为粤剧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11月30日晚的庆典晚会,汇聚了近200位粤港澳地区及海外的粤剧艺术家,包括17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和众多国家一级演员。晚会通过“传统例戏篇”“传统古曲与经典唱腔篇”“传统南派技艺篇”“优秀剧目篇”等四大篇章,展现了粤剧艺术的深厚底蕴和流派纷呈、人才辈出的风貌;尾声“继往开来”更是彰显了粤剧人不忘初心、再创辉煌的决心和自信。

  《六国大封相》《天官赐福》《仙姬送子》等粤剧传统例戏,以及《秋江哭别》《再进沈园》《昭君塞上曲》等经典唱段,还有《帝女花》《搜书院》《花月影》《山乡风云》等经典剧目片段一一上演。罗家英、白雪红、倪惠英、欧凯明等粤剧名家轮番登场,呈现了《大全》的丰厚内容和活化传承的成果,展示了传统粤剧艺术的鲜明特色和文化价值。

  

  出新出彩,47场展演平均上座率超80%

  

  本届粤剧节进行了47场精彩的展演活动,平均上座率超过80%。其中,22场优秀剧目展演汇聚了17个专业院团,展现了当代粤剧艺术发展新风貌。25场华人华侨社团粤剧粤曲展演吸引了71个社团的热情参与,其中包括61个来自境外的社团,以及10所广州本地中小学的参与,共同书写粤剧艺术交流与传承的新篇章。

  优秀剧目展演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口碑,也实现了票房的大丰收。其中,深圳市粤剧团排演的经典粤剧《帝女花》作为活动第二部上演的剧目,演出当日即告“全院满座”。

  广州粤剧院倾力打造的新编粤剧《南拳》在开幕式上燃动全场,首次将岭南武术蔡李佛拳搬上粤剧舞台,为观众呈现了一台粤剧舞台上的“动作片”,同时奏响了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前沿强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红侠高度评价,认为《南拳》是一部兼具现实意义与艺术价值、思想性与艺术性、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华人华侨社团粤剧粤曲联展的参与人数众多,年龄跨度达到80岁,创下了羊城粤剧节的历史纪录,生动展现粤剧艺术的薪传火继。

  此外,本届粤剧节还创新办节,首次推出粤剧嘉年华系列活动,努力拓展传播渠道,助力粤剧艺术传播得更深更广更远。